浓 情 浇 铸 的 文 字 ——读张凤翔散文集《青橘子,黄橘子》 作者:覃太祥(利川) 张凤翔是鄂东的一位才女,读到她的文字之前,先知道了她的名字。因慕其才,向她讨要作品拜读,便得到了她正在出版中的散文集——《青橘子,黄橘子》的电子版。电子版阅读起来虽然没有成书方便,我还是忙里偷闲地陆续读完了。 读张凤翔的《青橘子,黄橘子》,让我非常惊奇,感觉她是一位耐得住寂寞,又对生活充满了浓情的才女。她的散文作品不能只用文字优雅、意景悠远来概括,至少我在她的作品中读出了浓浓的乡情,浓浓的亲情,浓浓的爱情…… 我记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心灵若与故乡融为一体的人,他就有着山一样挺拔的人格,有着平原一样宽广的胸怀,有着大海一样深远的境界”。所以,我看一个人是否有品,是否有格,就不看别的,只看他是否时常将故乡挂在嘴边。家乡由田园山水,历史文化和邻里乡人组成。试想一个不爱家乡,不爱亲人的人,还能爱什么? 我因为不是名家,也自知学识肤浅,很少给别人写评论,但我读过不少别人写的评论,认为有的写得很娇情,大段大段地摘录书文中的文字,然后进行点评,严然以名家居之。所以我不能点评张凤翔书中的作品,只将阅读后的真实感受诉诸笔端。 《青橘子,黄橘子》里的每一篇文章中,都充满了一个“情”字,是张凤翔用浓浓的情感浇铸而成的文字,文随情动,字由情牵。我一直坚持文贵有情,而且表达喜含蓄,最忌直白。但含蓄不等于晦涩,作家写作时,首先要考虑让人能读懂,让人读懂了,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应。张凤翔本书中的所有文章,含蓄而不晦涩,一读,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流然于文字之中。文学作品不是作者一人在创作,读者在品读作品时,也要加入再创作,才能算真正在欣赏阅读作者的作品。在世象日渐功利,日渐浮华,充满纸醉金迷和铜嗅味的当代,我已经很久没有被文字感动过了,连续几天沉浸于张凤翔充满浓浓情感的文字中,感觉到山更美,水更清,天更蓝,树更绿了。 《青橘子,黄橘子》共分七辑,每一小辑的主题中都有一个情字:品味爱情、牵手亲情、故园深情、山水多情、往事怡情、寄托友情、逸志闲情。爱情是维持人类繁衍的条件,亲情是维系人伦道德的纽带,友情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对故园山水的恋恋之情浓与否,则是揭示一个人道德修为和人格魅力的试金石。因为只要是人,就会有故乡,故乡,又是每个人的摇篮,不同的人对故乡有不同的认知和感受,因为故乡赐予人们的记忆和欢乐是不一样的。有很多人,只把故乡当成他人生中的一个过程,忘怀了是故园山水抚育了他,是故园的文化滋养了他……忘怀了故园山水,故园的文化,就叫忘了根本,人如果没了根本,就如大海上的一片浮萍。而有的人,却把故乡当作他永远的牵挂。张凤翔就是永远牵挂着故园山水的人。故乡的风物、风光、风景,溶合了她浓浓的深情后,全都走进了她的文字中,大到田园河湖,小到一座山,一间房,一棵树,一口井…… 一个作家的思想能力,包括他的社会理想,生活积累,艺术倾向,审美情趣,以及文字驾驭(表达)能力,都要表现在他的作品里,才能提高作品的价值和带来的社会效果。一篇作品或一部书,表面上看是由作者用文字记录几个人在做什么,事实上是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情动而言成,理发而文就,每一篇文章都包藏着作者的写作动机和目的,展示着作家的思想和才气。 张凤翔是个横溢着才气的女人,也是个多情的女人。在《青橘子,黄橘子》一书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她记述亲情和爱情的文章。一碗粥,吃出了爱的滋味;一双鞋,展示了爱的温馨;连一个橘子,也被她溶入了浓浓的亲情……张凤翔在《青橘子,黄橘子》一文的结尾写到:青橘子,黄橘子,让我吃出了爱的味道。
我在本文结尾也要说:《青橘子,黄橘子》,让我读出的,也都是爱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