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文献纪录片《水脉》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大理论文献影视片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金德龙、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南水北调东、中线治污规划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夏青,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教授以及新华社、光明日报文艺评论专家,参建者代表、观众代表、各媒体记者、《水脉》主创等五十余人参加会议。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 发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大理论文献影视片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金德龙 发言 与会领导、专家从不同角度对纪录片《水脉》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广泛的传播效果和珍贵的史料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普遍认为该片立意深远,历史感厚重、增强国人自信,全面反映了南水北调工程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是支撑中国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中国水资源安全的战略性工程,更是穿越了半个多世纪、寄寓着民族走向自强与复兴途程的历史性工程;该片充分展现南水北调工程的决策历程,凝聚了民族精神、体现了国家的力量,展示了几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国水资源的合理布局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回答了群众关切的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施工建设、移民安置、环境治理、文物保护等主要问题,强调了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所承载的时代使命和历史意义;同时以时空交叉叙事的方法发掘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明根基,展现了南水北调这一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的传承、由来、创新,通过国家叙事、历史叙事弘扬了治水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 发言
南水北调东、中线治污规划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夏青 发言 八集纪录片《水脉》以水利与人类文明、中华文明的关系为线索,以南水北调论证历史、建设历程,工程科技创新,移民搬迁、安置,文物保护,环保治污,工程综合效益为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重构影像叙事,展现宏大背景之下的南水北调工程的现实意义、战略意义。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水脉》总导演李亚玮 介绍创作体会 该片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具体承制,此片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科教频道、纪录频道、财经频道、中文国际频道连续播出后收视效果明显、播出反响热烈,各界给予高度评价。综合频道、财经频道较之前同期收视最高增长近100%,目前,全国累计有近1.2亿观众人次通过央视收看该纪录片。
在座谈会上,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大型纪录片“水脉”社会价值分析》报告。报告指出《水脉》播出后引发网络热议,有力的引导了舆论,积聚了社会正能量,该片百度指数从10月16日到20日由0迅速上升到5945,网络关注度极大提高,河南、北京、广东、湖北、江苏等地关注度密集;百度搜索“水脉 南水北调工程”显示相关结果214万个,“水脉展现南水北调建设历程”、“水脉呼吁节约水资源”等成为网民热搜内容,通过该片很多网友对于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有了全面认识,认为该片不仅体现了中国纪录片的国际水准,更加强化了中国人的国际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