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香溪君 于 2014-12-20 10:43 编辑
荆楚网友走进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活动记录 六、 前生今世之——丹江口均县镇 道路颠簸,崎岖,垣长,一路辗转到丹江口的嘉宾们,今天又是长达几个小时的路程,但他们并没有一丝怨言。其实,这一点路程,对于陈谷子10年来在关注丹江口南水北调移民中走村串户走的路程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我们很感动陈谷子今天专程赶来了。他对移民的一腔真情感染了嘉宾们。陈谷子的解说,不如说是他的一场演讲,或者说他的演讲里的移民情结,唤醒了嘉宾们的心灵,嘉宾们有一种生命中久违了的震憾在心底涌动。 他从建丹江口大坝开始说起,说到第一次移民,说到水淹均州城,说到第二次移民,说到送水尴尬,……,当他说到因第一次移民时考虑欠周导致大批移民客死他乡,有的移民冒死逃回家乡的情景时,我的心颤抖着,为我的同胞流下了难过的泪水。网友【兔木林】则感慨道:听完丹江口的故事,感觉这个城市付出这么多却不争不抢,真是道家思想所传的【上善若水】啊! 库区移民的那种不愿剥离故乡的情结,一直拷问着我的心。故乡永远回不去了,被搬离的人儿在他乡,就象一颗心被囚禁了自由,日夜难受。他乡是故乡,故乡却非他乡,叶落难找根,我想那在他乡故去的游子的坟头,一定是朝着故乡的方向。 而均州人士陈谷子日夜为移民呼号,丹江口将会因为有陈谷子这样有血有肉的人而骄傲,丹江口历史的长河会因为有陈谷子这样的人而波涛清澈,他因为敢为民鼓与呼而必将留青史册! 在路过习家店镇的时候,看到金黄的桔子满山待摘,镇上大大小小装着桔子的车辆停放在路边,因为交通不便,桔子很难卖出去。但是在我们出丹江口的路上,却没有一块指示牌标明朝【习家店】的方向,倒是XX巷的牌子横在交通指示牌上。一个没有公益的城市,真象是被蒙了双眼的驴,活在自己画的圈圈里。而丹江口这种不给钱不为人民做好事的风格,又算是什么逻辑? 【绝情】和【丹江口在线】争吵了起来,因为车上是荆楚网网络精英们汇聚,一个想趁此机会向外宣传一下因为交通阻塞造成的桔农们的困境,一个想着前方还有更凄惨更深远的移民话题。他俩都是乡野之人,却有着爱家乡,忧民生的拳拳之心,实在可敬可佩! 陈谷子指着一片汪洋处,那里的水下就是被淹的古均州城的方向,周围群山环抱,表面无限风光,有谁知,自从陆地变成了海上,繁华已沦为苍凉。群山象是游子的眼眸,蓝色的水在群山中象是游子眼中的泪,那泪水转啊转,转过几个山头,在海水最深最蓝的地方,我们看到已搬空了的【肖川乡】。 搬空了的地方,原名叫【嚣川乡】,顾名思义,那时这里曾是一片繁华喧嚣的山中好地,因库区移民使人烟变得稀少,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此地山川也将被夷平,后改名为【肖川乡】。现在上涨的海水真的要吞噬【肖川乡】了,于是为了纪念已淹没在水下的古均州城,特意仿制古均州民居复建出一个全新的小镇,把【肖川乡】的百姓整体搬迁至这个新镇上,新镇命名为【均县镇】。在我的眼里,这座空镇,它是复建的【均县镇】的前生,而【均县镇】却是已被水淹的古均州城的今世,前生泽水而泣,今世靠岸而居,前生今世日夜相望,水上岸下彼此相守,却各自隔世独立。 搬空了的小镇,还原了当初古均州城将淹之前的模样,房屋空夷,破窗寒风,乱砖遍地,枯草哀鸣,家狗还守在原地,家猫还躲在老宅房顶,还有老人,腮上挂着泪,说着不忍离去。象是有一场灾难,才造成这一座空镇,而这一场灾难,却是因水的无情造成的,她执意掉头向北,痛得均州人穿透心灵,却流不出血来,而那血就化成了泪,和水一起注入往北的天河里。 复建的【均州镇】安抚着昔日的【肖川乡】百姓,对于搬离家乡的移民来说,对生长地的牵挂有了个落脚的地段,而回乡看看的愿望却很遥远。有湖北省【第二大柑橘产地】的丹江口桔子却卖不出去,那游子的脚步何时才丈量到家门?!想那有个思乡的游子,怕是回到家乡时,那身上穿的棉袄又该是被掏空吃完了…… 为国立过汗马功劳的边区百姓,国家也体恤给建设得象了个样,边区人民可以过上了好生活。而同样是为国家呕心沥血的丹江口,为什么就不通客运列车呢?!一定要把剥离家乡的游子们世世代代与家乡隔离吗?要等到哪一年,丹江口移民的后人才能坐上家乡的列车,把先人的骨灰撒在故乡的那条河呢? 如果饮甘霖者豪饮,而移民者痛哭,这里将是一个不平等的中华一隅。为饮甘霖而失民心,是国之不幸。“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句诗,同样适用于当今中华之世纪工程“南水北调”。为北上之水而迁移的百姓,无论外迁还是内安,安居是必须,安心才是根本。国家对于安抚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的移民之心,通邮是现状,通航,才是势在必行,而通铁路客运,才会挽回人心! 配词一首(仿苏轼【江城子】): 丹江口移民泪满眶, 为调水,离家乡。 千里搬迁, 无处话凄凉。 送水却又不通航, 情悲切,愁断肠。 夜来游子想故乡, 思乡情,无处放。 滔滔天河, 声声泪千行。 料得来年溯源处, 陈谷子, 《见证》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