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雍正的女儿(续十三) 秦可卿怀孕进宫,闯过了验身关,当上了皇妃(见《宝钗送药为什么用手托着》一章),当宝钗(报册)递上了皇诏(丸药)问宝玉(抛儿,抱儿——秦可卿)“这会子可好些?(不是问伤好些没有,而是说“这下满意了吧?”)"宝玉(抛儿——秦可卿)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 最后的三个字“又让坐”很有意思,曹雪芹惜字如金,往往在篇幅的最后点题,那么这个“又让坐”就不是一句套话,有点像“又嚷错”。秦可卿入宫为妃为的是刺雍正,或通过生一个汉族皇储改变清人江山,既然进宫了可以说接近了成功一步,刚道了谢,怎么又嚷错了?前面分析了秦可卿是雍正的丢女,现在隐身入宫作了自己父亲的妃子(这是曹雪芹设计的小说情节,目的在于刻画雍正的暴行)这样一种尴尬身份曹雪芹在书中暗示为“妻父”: 第二十三回: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多谋多变的芹——曹雪芹),你就是那‘倾国倾(秦可卿)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妻父)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妻父)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这一段文字中两次提到“欺负”,第一次说“欺负我”——“妻父”里面有我——林黛玉——秦可卿——被“妻父”者;第二次说“欺负”两个字上——皇上,实施“妻父”的是皇上。林黛玉有竺香玉、吕四娘的影子,也有秦可卿的影子,曹雪芹在书中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通过宝玉讲的故事中的小耗说:‘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林黛玉是香玉(香芋);是真正(胤禛、雍正)的香玉;是真正的上女(皇上之女)。贾宝玉也当场指出林黛玉是秦可卿:“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倾国倾(城)——秦可卿。用四个字暗示名字有前例:真是隐(去)——甄士隐;假语村(言)——贾雨村。黛玉既然是秦可卿,当然对“欺负”——“妻父”两个字敏感。因为“通灵”谐音“雍正”,宝玉有时候也被曹雪芹拉来作雍正,“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这就是雍正的口气。 第二十六回: 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林黛玉登时撂下脸来,说道:“二哥哥(黛玉曾经打趣湘云说话咬舌,喊宝玉“二哥哥”喊成“爱哥哥”,雍正的姓氏是“爱新觉罗”,暗示在某些场合宝玉就是雍正。此时黛玉忽然叫宝玉“二哥哥”有“日哥哥”之意,日——皇上的代称,也是暗示宝玉此时是雍正。又:二哥哥——日格格——秽俚用语:黛玉是秦可卿的影子,秦可卿是格格,宝玉说“同鸳帐”就是“日”。秦可卿“妻父”就是“日哥哥日格格”),你说什么(意思是:你是说的骂人的话“日格格”吗?)”宝玉笑道:“我何尝(皇上——雍正,宝玉自报家门:我皇上)说什么。” 第三十四回中写了秦可卿被册封为皇妃后一连用了三个“默默”: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抱儿秦氏——提醒阅者这里的宝玉是抱儿——秦可卿)默默(一次用“默默”),似(侍)睡非(妃)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宝玉默默(二次)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三次,乙本作“昏昏沉沉”,提醒是故意用“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还有其他地方把黛玉——秦可卿和“默默”联系在一起: 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又一个“默默”)记诵。(二十三回) 花魂默默(又一个“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二十七回:黛玉葬花词) 娇羞默默(又一个“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三十七回:黛玉咏菊) 这里的“默默”就是“嫫母”,嫫母是传说中的黄帝之妻,奇丑无比,因此是丑女的代称。曹雪芹就看中了这个“嫫母”既是“黄帝之妻”又是“丑女”。“黄帝之妻”——皇帝之妻——雍正之妻,暗示秦可卿已是后妃。“嫫”又是丑女代称,丑女——酋女——雍正之女,明朝称清王为清酋,“酋女”指秦可卿。说“宝玉沉思默默”,暗示的是“抱儿秦氏嫫母”——秦可卿是雍正的女儿,又作了雍正的妃子,这种尴尬和屈辱是不言自明的,所以她“又嚷错”。宝玉经常对黛玉开过火的玩笑,黛玉含嗔,曹雪芹让宝玉——雍正赔礼,不停的喊“好妹妹”,“好”拆字为“子女”,“嫫母”和“妹妹”音近,“好妹妹”——“子女”、“嫫母”。越喊,黛玉——秦可卿越哭,原因就是:喊“好妹妹”就是喊——我的女儿,我的妻子(皇帝的女儿,皇帝的妻子)。”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黛玉——秦可卿在宫廷的日子简直就是以泪洗面: (第二十三回)林黛玉笑(嘲)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嫫)十行么?”(表面说一目观十行,暗示的是秦可卿“嫫”忍辱负重,整天以泪洗面,十行泪,泪十行。)宝玉并没有说“过目成诵”,原文是: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宝玉说的是要反告黛玉的状。而黛玉竟然说“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嫫)十行么?”这就是一个明显的纰漏,原因在于曹雪芹要用“过目成诵”引出“一目(嫫)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