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冲锋陷阵 于 2014-12-25 10:03 编辑
加大交通建设力度 促进老区经济发展 | 黄冈市发展交通事业调研报告 | 黄冈日报文章 | |
中直党校第65期处级干部进修班第6支部学员
怀着对大别山老区人民的敬意,今年11月2日至8日,中直党校第65期处级干部进修班第6支部学员,在中直党校教务部主任申倩带领下,围绕“加大交通建设力度,促进老区经济发展”主题,赴黄冈市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
一、黄冈市交通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
(一)交通网络日臻完善。黄冈地处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东连长三角,南接珠三角,西倚大三峡,北承大中原,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通江达海、八面来风”的独特区位优势。经过不懈努力,黄冈境内已形成“12567”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1”即依傍1条黄金水道——长江;“2”即紧邻两座机场——武汉天河机场、江西九江机场;“5”即贯通5条铁路——京九铁路、武麻联络线、合九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武合段、武冈城际铁路;“6”即飞架6座长江大桥——鄂黄大桥、黄冈长江大桥、黄石大桥、鄂东大桥、九江大桥、九江二桥;“7”即纵横7条高速公路——沪渝高速、福银高速、大广高速、武英高速、黄鄂高速、武麻高速、麻竹高速,形成立体化交通网络。
(二)交通运输便捷通畅。黄冈市境内现有通车总里程2783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0公里(含196公里在建)、国省道3000公里、农村公路24135公里;境内已建成铁路412.5公里,其中全长61公里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已开通运营;全市长江岸线212.9公里,洲滩岸线68.3公里,所辖区域内河航道总里程497.5公里,其中通航里程461.7公里;拥有长江沿线港口6个、内河港口码头泊位317个,年港口吞吐量5000万吨。基本实现“153090”经济圈,即从县城到高速公路入口、火车站、港口码头均不超过15分钟;90%乡镇到县城、车站不超过30分钟;从县城到黄州、省城、机场均不超过90分钟。
(三)交通投资迅猛增长。“十二五”期间,黄冈市交通运输建设计划投资480亿元,比“十一五”翻一番,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6亿元。2014年全市交通系统迎难而上、克难奋进,按照“竣工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思路,重点推进十大交通建设重点项目,其中黄冈长江大桥、武冈城际铁路、黄鄂高速公路、黄冈大道已建成通车;麻武高速、麻竹高速、黄鄂高速团风段、罗霍洲大桥、唐家渡港区临港新城综合码头等建设项目正在施工。
(四)交通效益已经显现。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交通对黄冈经济发展助推带动作用日益显现。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2.6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3.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6.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9.9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66元,分别是2006年的3.5倍、7倍、7.4倍、3.4倍、5.3倍、2.64倍和2.43倍。
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全长458.65公里,从西到东贯穿红安、麻城、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7个县市和23个乡镇,惠及230万老区人民。“红路”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2013年全市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5亿元,分别增长23%和22%。
二、黄冈市交通事业构筑的精神高地
(一)凝心聚力、凝神聚气的主动担当精神。黄冈市委、市政府从事关老区开放开发、事关人民生活改善、事关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明确提出“经济提速发展,交通必须先行”的战略决策,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大干交通、凝神聚气主动作为,全力打造“综合交通、民生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为黄冈人民兴建致富路、发展路、幸福路。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重大交通项目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部署、指挥和督办,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谋划、调度、协调。交通、国土、水利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心协力破解难题。这种责任担当,为交通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信念保证。
(二)持之以恒、持续推动的执着奋进精神。对投资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受益群众多的交通建设项目,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争取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项目,2009年在国家交通运输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项目终于立项开工。黄冈交通人历经两年时间,将“红路”修到了大别山老区人民脚底下,将福音送到了大别山老区人民心坎上。正是这种执着奋进,引领黄冈交通人创造了开山修路、跨江架桥等一个又一个奇迹。
(三)自我加压、自力更生的拼搏奉献精神。黄冈红色旅游公路项目总投资14亿元,沿线7个贫困县市自筹资金8.22亿元,按二级公路标准修建,沿线山岭险峻、岩石坚硬。老区人民克难奋进,工人们在悬崖峭壁上劈山凿石,共架设桥梁66座,开凿涵洞1310道。从开工建设到建成通车,仅用两年时间,诠释着黄冈老区人民不等不靠、不胜不休的拼搏奉献精神。
三、黄冈市交通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冈交通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大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国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支撑带的重大机遇。黄冈交通可借此机遇,推进“水陆相通、江山互连、港站配套、循环成网”,在推进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当好武汉城市圈鄂东“排头兵”。二是国家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有利于进一步凸显黄冈在大别山区域综合交通网中的枢纽地位,加速构建贯通大别山区、高效连接周边城市和旅游景区的综合运输网络,全面提升黄冈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国家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加大的重大机遇,有利于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将使黄冈交通在新的起点迈向新的征程。
同时,黄冈大干交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和破解。一是交通项目支撑不够。黄冈交通项目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省际出口路、大别山腹地铁路和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二是建设资金缺口大。三是农村公路欠账多。县乡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通行能力弱,断头路较多,乡镇之间、村组之间横向对接、环形对接公路多未打通,农村公路整体行车安全系数较低。四是交通债务问题,已成为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一大障碍。
四、推动黄冈市交通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突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国家战略地位。建议从国家整体战略高度,尽快批复《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促进鄂豫皖地区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对黄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新上一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力争将京九客运专线阜阳至麻城至九江段、随州至麻城至安庆大别山腹地铁路、麻城至武汉新港阳逻港货运铁路专线纳入国家“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将麻城至六安货运铁路、新洲至麻城城际铁路纳入湖北省“十三五”铁路建设规划。
(二)分类确定交通建设项目补助额度。建议区分公益类交通和经营类交通,对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公益性道路和桥梁等交通建设项目进行全额补助投资,以减少因项目自身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而产生新的地方交通债务。同时,应按平原、丘陵、山区等不同地形和施工难度,区分和提高各种等级、各类地形交通建设项目的补助标准,特别要从全国层面进行规范指导,尽量避免“邻里之间两种境地”。
(三)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建议根据《湖北省农村公路条例》规定,将农村公路管养机构、监督机构纳入行政事业单位公益类,确保有机构、有编制、有经费,确保农村公路有人管、有人养。
(四)适时启动交通债务化解工作。建议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对交通债务情况核查摸底,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情况,适时启动交通债务化解工作,以减轻基层交通部门的负债压力。
(执笔:中央统战部武晓峰)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看看麻城的争取力度有多大,他们把中央统战部的官员都惊动了,为他们服务,为他们造势。按这个官员的提法,麻城的铁路将远超武汉、直逼京沪,成为湖北乃至中国的龙头老大,这其中还包含倍受红安人关注的京九客专,城际铁路,都将绕到麻城。几乎让所有的铁路都围着麻城转,都绕到麻城去。为什么没有人为红安说话?因为红安的领导不仅从不去争取,而且心里面还渴望将这些好项目送到麻城去,把麻城发展好,伺机兼并红安。
国家过去的二十年,已经在麻城投资1000多个亿,为他们修了五条高速三条铁路,但麻城经济太差人流太少,包括京九铁路、大广高速等建成N年了,仍是亏本运营,国家投资血本无亏,大广高速上汽车是稀有之物,但麻城人还在继续伸手,而且力度相当大,有关部委还是继续为他们说话。反观红安,国家这些年在红安的投资几乎没有,交通建设基本为零,交通建设工作落后周边县市二十年以上,而且直到现在还没有人去争取,还在那里怕红安交通搞好了,对麻城形成冲击,红安只讲奉献,不讲回报,前途堪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