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的北京,又是一个阳光灿烂、微风拂煦、蓝天白云的美好天气。座落在紧邻北运河漕运码头的通州文化馆的演出大厅,不时传出嘹亮的歌声。一场以歌唱母亲河京杭大运河为主旋律的个人作品音乐会在这里举行,歌声伴随着河水荡漾,唱不尽祖国的兴旺,民族的繁荣,喊一声“母亲河”——不由得心头热! 这是北京通州玉桥街道,为她的居民——一个来自湖北的音乐家陶水明举办的音乐会。拥有“首都文明街道”、“北京市劳动系统‘三优’文明窗口、北京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的北京通州玉桥街道,自2013年开展“双百”工程以来,建成了100个文化工作室和100个社团组织。“文化玉桥,激情放歌”,举办这样的音乐会,足以体现这个街道心连群众、紧接地气,促进群众文化工作大发展、大繁荣的气概和眼光! 音乐家陶水明,生于1937年,湖北省应城人。酷爱民族音乐、民间音乐,亦涉猎文学、书法、雕刻。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曾任文化科长、广播电视科长、宣传部副部长。系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成员。北京市音乐家协会、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合唱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近60年来,陶水明工作之余,坚持文艺创作,颇有收获。退休后,于2000年定居通州,大运河文化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无论在质和量上,都有了新的飞跃。现已创作文艺作品近百首,其中合唱艺术歌曲尤为显著,其主要作品有:《京杭大运河船歌》、《滨水新城古通州》、《大运河从我家门前过》、《大运河水滔滔千年流淌》、《大运河扛夫曲》、《运河春晓》、《运河吟》,以及《铁军无前》、《天韵北京》、《六盘山 清平乐》、《人里头最亲是刘志丹》、《唱情歌似月亮》、《酒后莫开车》等。作品在通州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各种文艺活动中演出和发表,其生平和作品被10多种典籍和选集收录、刊登。在他居住的小区,成立了“陶水明工作室”。 他的文艺作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突出民族、民间音乐,而且大都是自己写词、谱曲,因此,情感丰富,语言生动,内涵深刻,激情飞扬。词曲结合较好,具有浓郁的歌唱性,好学、好记、易掌握。 陶水明为人质朴、热情、谦逊,精力充沛,兴趣广泛,虽年近八十,仍壮心不已。他决心创作出更多的音乐作品,带领春风合唱团,为党和人民的文化事业不断做出新贡献! 应邀参加演出的运河之声合唱团,隶属通州区文化馆。合唱队员来自各行各业,通过考试录取。人员的高素质保证了队伍的快速成长。2006年8月,在金帆音乐厅举办了专场音乐会;2007年10月,首演原创歌曲《运河组歌》;2010年6月,应邀参加在江苏昆山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开幕式演出2011年以来,连续三年参加北京电视台美丽乡村的演出;2012年在中外合唱交流演出中,收到西班牙专家的高度评价,同年12月末,参加首届“北京之声”市民合唱周比赛获金奖。参加历次北京合唱节、景山合唱节和金五星杯合唱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被评为北京市特色品牌团队。 参加演出的北京春风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队员平均年龄在63岁,是一个按专业化要求训练、以创作和演唱大运河风情和民族歌曲为主的业余团体,常年活动在社区。原创歌曲80多首,其中,大合唱歌曲《京杭大运河船歌》、《滨水新城古通州》、《大运河从我家门前过》、《运河水 日夜流》、《运河春晓》等都曾获奖,被多种刊物和选集收录和推荐。2013年在全国老年才艺大赛中,被评为决赛最佳节目,安排在国家会议中心演出。 音乐会曲目共分为大爱无疆、运河春晓、红色薪火3个乐章,第一乐章大爱无疆,是陶水明老师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创作的曲目,讲述了在地震中,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黑色5月的故事,表现了中华儿女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由运河之声合唱团演出。第二乐章运河春晓,讲述了京杭大运河古往今来的人文风情,展示了运河文化孕育出的勃勃生机,描绘了通州新城的美好画卷。由春风合唱团演出。第三乐章红色薪火,以红军长征为背景,带您一起追忆那段艰辛的革命岁月,展示了共产党人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浴血奋战,奋勇向前的崇高精神。由两支合唱团携手共同演出。 (以上资料来自北京通州玉桥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