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35
上士

- 积分
- 549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4-12-26 20: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黛玉是一个自然本色的人,不虚伪,不客套,对人坦诚相待,内心温暖。这点与宝钗形成了鲜明对比,人多云宝钗平和稳重,随份从事,黛玉多有所不及,但宝钗是外表谦和,内心凌厉,有成算,只是不喜欢说出自己的观点。以她母亲薛姨妈的话,宝丫头古怪着呢。像30回,虽是借机双敲,但也指着靛儿声言厉色道“去问那些平日里和你嬉皮笑脸的姑娘。”因邢岫烟戴块玉佩也说教下。滴翠亭扑蝶回,宝钗想“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虽使用金蝉脱壳之计遮了过去,但心里极是蔑视红玉与贾芸的爱情。红玉害怕黛玉心细听了去,岂不知宝钗才是最有主意,容不下沙子的人,只是藏愚,不动声色,要以黛玉的性情听都不会听,管都不会管这档子烂事。
黛玉的性格是外冷内热,这点于宝钗恰恰相反。颦儿天性率直,纯真无邪,容不下尘,也记不住嫌。说起话来发在肺腑,句句清澈,字字通透。真正宝钗是令人不敢冒犯的,也是孤独冷漠的;黛玉是可以亲近的,柔软的,温热的!这也是人之天性各有苦甘。
她对紫鹃如亲生姐妹,从不当下人看,紫鹃也是一片肝胆为黛玉着想。我们看看王夫人,虽书中多次道,她的良善贤惠,天真烂漫,皆出本性,但你看她的大丫头,金钏为一嘴巴子就跳了井,彩云也暗地里拿她的东西给赵姨娘和环儿,都不曾和她通心,也不见她对谁温暖。凤姐房里巧姐的奶娘,因孩子一哭闹心烦,就动手掐幼小的孩子,并不惧凤姐。朋友是一个人的底牌,丫环未必不是!
黛玉教香菱学诗也是诲人不倦,循序渐诱。放着现成的宝钗不学,舍近求远,向黛玉去学,可见黛玉的温暖,颦儿也是心热,喜欢看到香菱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这里的“是”应当做“有”讲,不可曲解。女子无才便应该有德,无才无德万万不可,便是夏金桂之流。
关于黛玉的小性,好像世上之人都给下了定评,本人却很不以为然,送宫花一节黛玉尚小,周瑞家也是最后一个给她,她便向宝玉手中望了望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也不给我。”黛玉说的未必不是实情,曹公往往一笔做几笔用,若论关系远近,她确实是最远的,既不是不是贾府的千金,也不是薛家的近亲,想周瑞家这起势利小人,不是因贾母怜爱,宝玉喜欢,怎会把黛玉放在眼里。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个人是不断成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情世故也会有新的认识。黛玉太小,不谙这些,大了后,知道寄人篱下的心酸,就不会这般高傲,也就不存此想,多一事就不如少一事了。
黛玉比宝钗小三岁,做为一个十二和十五岁的少女,是有很大悬殊的,宝钗自然端庄稳重一些,明白事理多一些,黛玉自然天真烂漫一些。她有时喜欢刻薄宝钗,这也正突出宝钗的优秀,想我宝卿是何许人也,只有黛玉方配去妒一下。四十二回,作者让钗黛合一,以后两个人毫无间隙,亲密契合。宝玉都莫名其妙,问孟光何时接了梁鸿案,黛玉直言,原我误认她藏奸,可是竟错了。书中明确的告诉世人,是对宝卿的品性有看法,而不是醋意,也反映出黛玉磊落的心性。
后又上一宝琴,也是才貌双全见多识广的女孩,深得贾母喜欢。贾母有两件珍贵的衣服,乌云豹给了宝玉,凫靥裘给了宝琴,还要把宝琴说给宝玉,可见黛玉嫉妒否!依旧待宝琴如亲姐妹一般。曹侯无一处闲笔,如宝琴在后四十回无大的作用,就是为黛玉做铺垫,以证明黛玉的胸襟。
花袭人的存在,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她和黛玉本不在一个层面上,黛玉是不屑一妒的,也是不甚过心的。端午节,宝玉家乱,晴雯袭人拌嘴,黛玉说:“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又云“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真是娇憨可爱之至,倒是袭人心思狭隘,无意中听到宝玉失魂落魄地向黛玉表白,实是把她当了替身。怕以后出丑事,借宝玉挨打回,向王夫人密语,简直可恶至极。难怪晚清骂声一片,做无耻事之人反咬一口,卿卿如蛇,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样的人平日做的再好,都让人难以爱起来。
黛玉还是红楼里嘴最巧的女孩。典雅俊则,慧心言巧。 不似凤姐的市俗,泥筒子话一车,也不是晴雯的尖刻,自有她的幽默风趣,随机应对。就像宝钗说的“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钗嘱咐宝玉不可喝冷酒,讲出一翻道理来,宝玉诚服。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就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甲戌侧批:吾实不知何为她为何为齿、口、舌。】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她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薛姨妈因道:“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人家岂不恼?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巴巴的从家里送个来。不说丫鬟们太小心过余,还只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甲戌双行夹批:用此一解,真可拍案叫绝,足见其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真真绝倒天下之裙钗矣。】
此回足见黛玉之巧,之慧,之妖,之冰雪聪明。三“笑”实为心苦,非做一般的拈酸吃醋之辈来看,又一回把宝玉比呆雁也有异曲同工,也算有花看半开,酒饮微醉之妙 .
黛玉是十二钗中唯一一位拥有爱情的女孩。落花中与宝玉共看西厢成了最经典的画面。在通部红楼里在很多处我们都能看到《西厢记》的影子。如林如海,概学林如海也,小孩口无遮掩等等,可见元曲对作者影响之深,也反映出曹侯对西厢的深爱,但曹侯又有着自己独到的目光与审美,对爱情有着不同的注解。曾借贾母之嘴批驳西厢,开篇也申明,只把女儿之情发泄一二,不似别的书,满纸淫邀艳约、私订偷盟。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是属一见钟情式的,并有了性爱。宝黛的爱情虽有前世之约,人间重逢,但还是属于日久生情的,因在贾母那一起坐卧,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言和意顺,略无参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甲戌侧批:八字定评,有趣。不独黛玉、宝玉二人,亦可为古今天下亲密人当头一喝。甲戌眉批:八字为二玉一生文字之纲。】亲密便有感情,实属润物细无声。
在红楼里性爱和爱情分的很开,宝玉初试云雨情的对象书中点明的是花袭人,梦中的却是秦可卿,都和爱情无关。宝玉一开始小,不懂爱情,对姐妹皆出一意,后来来了一个宝钗容貌丰美不输黛玉,形成了三足鼎立,宝黛之间就有了小别扭。女人和女人之间是不会嫉妒的,主要是决定男人的态度, 宝玉虽喜欢这位宝姐姐的一截酥臂,但满心念念的还是黛玉,黛玉多次试探,宝玉多次表白,黛玉的小性都是对宝玉使,宝玉也肯俯就,多次陪事小心软求慢恳,二人也一笑而止。黛玉写《桃花行》宝玉一看就滚下泪来,是心灵的相惜相怜,问一夜咳嗽几次,醒几回,简直是无微不至,用的全是体贴功夫。
宝钗喜欢不喜欢宝玉呢?回答是肯定的,有回前诗“试看金娃对玉郎”。另宝玉挨打,宝钗送药,尽显女儿扭捏娇羞之态。宝玉随着年龄增长,渐明人事,36回识分定后,心里只有黛玉,他们的感情也趋于稳定,不在纠缠金玉之说。
宝黛的爱情是宝钗、湘云无法理解的,都知道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她们忽略了最主要的,那就是在那个年代少见的灵魂的相懂,心灵的共鸣,也因此她们走不进宝玉的心。宝玉一片私心赞黛玉“林妹妹才不说这混账话呢”黛玉听到也长叹“我平日把他当做知己果真是知己。才貌是次,相契是真。红楼开篇便言世上之书。凡以为会几首诗词艳赋,便以佳人自许,满纸潘安子键,红娘小玉等等。红楼只写真性情,自比别书高几倍,宝黛更是血泪相对,心思相通自比莺莺的爱情纯真厚重些,虽后来黛玉泪尽而亡,宝玉娶宝钗,终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到底意难平。黛玉在十二钗中是最幸福的,虽无父母,但却有宝玉的呵护和坚贞不渝的爱情。
宝黛之间至始至终都是干净的,即便同卧一榻,也很纯洁,这也是作者对颦儿的尊重和爱惜,让黛玉以一个完美的形象存活在世人心中,宝黛的爱情不同于张生与莺莺,虽缠绵但像水一样的涓涓清澈。
在十二钗中,黛玉是最穷的,寄居贾府,吃穿用度都是舅舅家的。凤姐曾开玩笑,以后大不了多一份嫁妆。有病需要调养,宝玉想向凤姐要燕窝,被黛玉拦下,最后是宝钗雨夜让老妈子挑灯送来,颇见温暖和情意,看得也是潸然泪下。林家四代为侯,家底颇丰,她的父亲林如海是巡盐御史,也算是肥差,即便是正直无偏向,也不会四海一空囊,看为雨村竭力一荐,从中斡旋,也算是谙熟官场之道,即便是过早辞世不留下巨额财产,也会像《非诚勿扰二》给唯一的宝贝女儿留下买汉堡的钱吧!贾母有时派丫鬟给黛玉送钱,不知送的是何钱,肯定不会是每位小姐正常的开销用度,黛玉不忘抓把给丫鬟,也见温暖,或许是贾母的私房也未必。
刘心武老师在百家讲坛上推断,黛玉的财产被贾琏昧下, 贾琏曾感叹:“这会子再发个三二万两银子财就好了。”本人不苟同,那大一笔财产,想全部吞下不容易,即便黛玉尚小,哭昏了头,他做手脚也只能是一部分。何况黛玉回家时,林如海尚在,黛玉亲为端汤奉药,不可能不交待后事。以黛玉的心机,冷眼看贾府一年的开销都了然于心,何况自己家的。财产问题自古以来都是很敏感,家中出事后,首先就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贾母之辈也不可能不过问。
真实的情况也许是黛玉少小家中出事,抄没家私,父母同时双亡,被贾府收留,第三回的标题一改再改。最早甲戊本作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脂批“触目心酸之至。父亲健在何谈收养,即便年老多病,不想续弦,也不会舍得独女远行,暂住尚可,收养不通。也许后把旧书《风月宝鉴》加入,多了秦可卿,要放手写可卿,又不能把黛卿束之高阁,才欲其回家。
有关黛玉的死各持己见,沉塘之说不太现实,黛玉体弱,红楼以前的版本回回有药方,意欲黛玉疾病加重之意,黛玉的结局是病死,金玉之说已成定局,大厦将倾,黛玉再活无意。正像她自己的诗中道“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清人明义很可能看过全书,留有红楼20首,黛玉的是“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是说黛玉病死,婚事不遂,死在宝玉成亲之前。
红楼是一部奇书,黛玉是一个奇女子中的奇女子。绛珠,血泪也!有情方哭,有爱方泣,只为宝玉,不为别人。有很多人说不喜欢黛玉,有吃有喝就行了,何必天天哭哭啼啼。赞赏金波说的“一听就是个无产阶级说的话”虽是调侃,也是实话。物质是代替不了精神的,在红楼里哭的是黛玉,实是作者,还有读者。永忠有诗“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可见红楼以三寸柔毫感动了多少人。我们不可肤浅的下结论,也最厌世人评论人物时冠以阶级、叛逆、美学、内向之类的话,故作高深。作者怀着真性情写,我们不妨怀着真性情看,人性在哪个年代都是一样的,很同意一朋友空间的话,黛玉葬得哪里是花,分明是无望的人生啊!
曹侯倾其一生著红楼,神瑛侍者日以甘露慧绛珠。血泪之作,前世之盟。正是“长夜挑灯泪慢慢,哪有几人不心酸。 ”
《黛玉吟》
江南世家一书香,
小桥流水奴婢忙.
世事难料父母亡,
孤苦无依哭断肠.
漂泊零落寄他乡,
颦儿命运实堪伤.
*****
态生两靥愁千点,
一行清泪动河川.
衣饰本为不屑物,
花容无需脂粉添.
巧嘴风趣玲珑心,
满腹才情说到今.
*****
念念不忘灵河岸,
一心只把情意还.
孤标傲世痴情女,
一片真情天地宽.
无需金锁玉麒麟,
怡红公子梦魂牵.
*****
不肖莺莺太轻狂,
幽期密会暗躲藏.
潇湘本是冰清女,
无缘同衾梦也香.
质本洁来还洁去,
免得抄家落泥塘.
*****
可笑当今红学界,
说我黛玉小气量.
怡红鸳鸯何曾妒,
金玉之说未曾防.
奉劝时下影视圈,
不许亵渎水潇湘.
*****
红楼一梦千古酣,
多少红迷遭梦魇.
颦儿本是石头魂,
一缕幽香在人间.
曹老夫子地有知,
如沐春风笑九泉.
qq7472362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