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720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
丹江口市,作为湖北省众多县级市中的一员,自1994年起正式划入十堰管辖,其实早在1965年郧阳地区时代就被十堰(原郧阳地区)管辖,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之久。从历史沿革来讲,丹江口人乃是真正的十堰(整个十堰地区)人。但很可惜,少部分丹江口人至今依然对十堰很生疏,有的甚至很反感十堰,这恐怕要从两件事说起:一是五十年前,丹江口市(均县)曾被襄阳代管过一段时间,少数丹江口人(实际上是襄阳人)从心底里不接受十堰,而对襄阳有亲切感,这不难理解。二是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在2003年“617”会议上被确定为十堰直接管理,行政依然归属于丹江口市,其直接原因是遇真宫大火。自此开始,少部分一直对十堰持反感态度的丹江口人开始大做文章,不仅纵容百姓大搞签名活动,还对省里和十堰进行指责。至此,丹江口与十堰的关系开始渐渐疏远,以至于后来网络兴起后,包括东湖社区、丹江口贴吧、武当山贴吧等不停出现呼吁收回武当山和争取省直管的贴文,东湖社区有关丹江争取省直管和收回武当山的的月经贴就来源于此。如今,东湖社区关于丹江省直管直辖、收回武当山的贴文依然泛滥,中部对此类贴文也是放之任之,一副不作为的态势。
有鉴于此,今天我就从现实出发,来说说丹江口到底具不具备省直管条件,到底适不适合省直管,到底有没有省直管的可能。
请大家理性看待、理性分析!
一、丹江口市争取省直管不符合中央关于省直管县的政策条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在2013年3月份发表了一篇论文,名为:《省直管县改革新试点:省内单列与全面直管》(原载《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3期),这篇论文后来被很多媒体转载。论文称,2010年中央编办确定安徽、河北、河南、湖北、江苏、黑龙江、宁夏、云南等八省区30个县(市)进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试点,为进一步推进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积累经验。同时总结了试点省份及县(市)选取有这样七个特点:
第一,选取辖县大省进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
河南省确定10个县(市)、河北省确定6个县(市)进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占全国30个试点县(市)一半多,足以表明辖县大省省直管县改革是本次试点重点之一。辖县大省进行省直管县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管理半径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调整这些省份的行政区划,减少县(市)数量,扩大县(市)规模,以降低省直管县体制下的管理对象总量,直至合理、可控范围之内。但这一改革相当敏感,需周密考量,寻找最佳时机。当前的试点是在行政区划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试点县(市)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空间,这需要改革者的智慧。
第二,选取民族省区进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
云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都有县(市)参与试点,这说明民族地区县域的发展同样迫切,一些县(市)也具备省直管县改革的条件。宁夏更是以辖区面积小,所辖市、县少,具备省直管县改革的基本条件。这次选取同心县和盐池县是宁夏的中部干旱地区,又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试点的目的是为民族地区贫困县(市)探索县域发展的新路。
第三,选取农业大县参与试点。
推进农业大县(市)省直管县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十一五”以来重点强调改革之一,其目的是保障农业大县能更多、更好接受中央和省里的转移支付,用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试点选取安徽省宿松县,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
第四,选取发达省份不同发展程度县(市)进行试点。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省区,县(市)经济有很好的基础,但苏南、苏北还是有很大差别。本次试点选取江苏省昆山市、泰兴市和沐阳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就有很大差别,试点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索发达省份省内均衡发展问题,通过省直管县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配套推进相关改革。
第五,选取特色城镇化发展好的县(市)参与试点。
如河南省巩义市是郑州和洛阳之间重要的节点城市,城市发展初具规模,通过一定的行政区划改革,就会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城市。安徽省广德县是全省经济十强县,城镇化发展较快,而且处在三省交界,区位优势明显,具备发展成省域重要城市的基本条件。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是我国北方重要边贸城市,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对俄经贸合作“桥头堡”,省直管有利于绥芬河的发展,有利于黑龙江省对外发展的总体布局。
第六,多数省区选取省际交界县(市)参与试点。
如江苏省的昆山市相邻上海市,它城市形态要好于一般地级市,经济总量、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全国百强县(市)的首位,经过必要的省直管县改革,会成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河南10个试点县(市),其中邓州市、固始县、新蔡县、鹿邑县、永城市、兰考县和长垣县等7县(市)处于省际交界。这样的选取有进一步促进这些试点县(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之意,更有行政区划本省利益的考虑。
第七,选取经济基础好的县(市)参与试点。
选择的试点县大都离中心城市较远,处于若干行政区域的结合部,而且人口普遍较多,产业基础好,经济实力较强,具有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的条件,省直管县力推形成一批新的区域增长极。
对照以上几点,除了第六点外,丹江口没有一条是符合条件的,因此丹江口争取省直管在各方面都不占,而且又与中央省管县之精神不相符合,根本不在省管辖政策考虑之列。
二、丹江口市争取省直管与湖北省的发展战略背道而驰
第一、从湖北省近几年推进省管县改革情况来看,省里暂无扩大直管县目标的规划。
湖北省作为省管县试点省份,早在1994年就将天仙潜三地列为直管县试点,根据2012年仙桃省管县改革试点会议精神以及湖北省编办主任付明珠在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湖北省下一阶段的省管辖改革重点在于紧抓扩权强县这一切入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建立起与直管市体制模式相适应的高效协调的政府组织体系,全面推动直管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湖北省现有省直管县三个,直管林区一个。天仙潜虽然直管已久,但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直管县的发展还不是很成功,根据湖北省的相关会议要求,下一步重点针对已有直管县进行深化改革、优化管理,而不是盲目扩充直管县队伍,这一点从近几年湖北省的相关政策和实际行动都可以看出。实际上,早在2007年初,时任湖北省长罗清泉宣布,除恩施自治州和市辖区外,赋予湖北省所有县(市)政府享受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这一政策赋予了普通县(市)本由直管县所享有的特权,使得直管县的政策与普通县(市)政策逐渐在靠拢。换句话讲,即便不是直管县,普通县(市)在省里优惠政策的支持下,照样可以发展的与直管县一样好、一样快,甚至比直管县发展的还好。这在湖北省不是没有先例,如宜昌管辖的宜都、枝江、当阳,黄石下面的大冶、襄阳下面的枣阳等地经济实力与三个直管县相差无几。
第二、“丹河谷”组群发展规划的出台预示着丹江口省直管美梦的结束。
2014年是湖北省推进丹河谷组群规划的重要一年,丹河谷因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等原因,自古至今联系都很紧密,丹江口市坐拥丹江大坝、武当山等优质旅游资源,而河谷两市作为襄阳的左翼联盟,近几年发展突飞猛进,襄阳政府为了打造河谷新城,不忘打丹江口的主意,在襄阳的强势推进之下,丹江口被纳入组群范围。襄阳在2013年和2014年力推丹河谷组群发展,并成功地将丹河谷组群上升为省级战略。十堰为了发展丹江口,主动接招,在十襄两地政府支持下,丹河谷组群发展步伐之迅猛出人意料,至今召开各类会议不下十次,可以预测在来年,两地三县市会更加注重具体细节上的合作和融合。在此大形势下,丹江口还在不依不挠地争取省直管无异于黄粱做梦,称其为不识抬举毫不为过。这里不讨论丹河谷组群如何发展以及利弊,但从发展态势来看,丹河谷在未来如果能解决好交通融合和经济融合问题,相信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同样会有办法解决。当然最后的解决办法绝不可能是丹江口以直管直辖的方式解决,丹江口未来的命运已经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丹河谷规划已经逼迫丹江口不得不进群,至于是什么样的群,要靠丹江口自己去判断。
总之,湖北省的政策和战略规划已经将丹江口直管的道路堵得死死的,丹江口是主动退而求发展,还是头撞南墙而不回,那只能由其自己选择了。
三、丹江口市争取省直管不利于市县之间的合作
如上所述,十堰与丹江口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使得十堰和丹江口无论在官方合作还是民间往来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障碍和误会(当然不是多数)。比如,离十堰城区较近的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武当山经济特区、均县镇、官山镇等,在经济和生活上受十堰辐射最多,久而久之,民间形成一种要求归属十堰直接管辖的呼声(武当山已归属十堰管理但行政归属丹江口)。十堰近几年的总体规划中多次提出,要将六里坪武当山丁家营等丹江口江南诸镇纳入统筹发展范围,这本来是一个有利的好消息和举动,但却被丹江口少数人解读为十堰要吞并上述诸地的开始,并坚决反对。这一来二去,十堰不得不为全大局考虑,无形中延后了十堰规划发展江南诸镇的步伐,不知道这样下去对谁是最有利的。十堰在2013年曾提出经济托管六里坪武当山丁家营等地,但此规划一出,在丹江口本地论坛掀起大波,在大多数人点赞的同时,少数人又在鼓吹十堰威胁论,声称十堰又要抢占丹江口领土之类云云。
在此大胆假设,如果丹江口实行省直管,那么按现在的情况来看,因为武当山管理体制的原因,在征求十堰意见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十堰的意见,那结果很可能是武当山以西,即武当山六里坪官山均县等地划归十堰管辖(最少也是武当山和六里坪),其他地方归丹江口市,那么此时丹江口市的经济实力、市域面积将会再降低一个等级。此时,丹江口还是有什么理由和实力争取省直管我就不得而知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胆假设,也许根本不成立。
接着假设,丹江口市在直管之后,面临十堰谷城老河口邓州等邻居的竞争,处于最弱势的丹江口如何在竞争中分一杯羹,值得商榷。届时,以前同属一家人的十堰肯定不会在项目和经济发展方面再给与丹江口以无私援助,河谷两地更是巴不得将丹江口的大坝搬到自己地盘上,邓州在实力上又高丹江口一个档次,难以想象丹江口届时会是怎样的一个惨样。在一个合作大于竞争的年代,却要拒绝合作而宁愿去寻求不必要的竞争,把自身的发展道路堵死、坐实,这样的城市在全中国恐怕只有丹江口一个。
四、丹江口市自身情况决定了其不适合实行省直管
有人说了,我丹江口坐拥丹江大坝和武当仙山,这就是直管的最大资本啊!何止是省直管,我们天天做梦国家直辖、联合国管理呢!(见中部相关贴文)
先看丹江大坝。丹江口一些人见宜昌在三峡大坝中得到的实惠太多而眼红,盲目将丹江大坝与三峡大坝相提并论(某些方面不能相提并论),总认为三峡大坝有那么高的历史地位,凭什么我丹江大坝不能有?因此就幻想丹江口会因丹江大坝而得到中央的重视,能得到中央的赏识和恩赐,殊不知完全是两回事。论奉献精神和付出,丹江大坝和三峡大坝都是巨大的,但回报为何会不一样?丹江的地位果真如宜昌的话,国家会让你穷成这样?到现在还是贫困县?有些梦该醒的时候要醒,永远做下去就永远醒不了。在南水北调问题上,中央现在最关注的是水源地的生态保护,而十堰作为水源地,是包括四县一市三区的水源地,不是只有你丹江口是水源地。丹江口市脱离十堰这个大的水源地,不仅十堰不同意,中央也不会同意。
再说武当山。武当山归属十堰管理已成既定事实,而且具有充足政策和法律依据,是不容辩驳的客观事实,如今武当山的发展证明了当初决定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少数丹江口人一再声称十堰管理武当山是违法行为,但又拿不出充足的证据和法律依据,却一直空口瞎喷。其中有人还纠结于当初对湖北省和十堰市政府提起的行政诉讼为何没有结果,其实答案早就有了,那就是你们不仅不懂政策,而且不懂法。现在有人梦想将武当山收回丹江口管理,更无异于痴人说梦,活在过去!
因此可以说,鉴于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原因以及武当山管理体制的现状,将来丹江口市若想为了一己之利单独割裂出来,只会给南水北调和武当山开发增加更多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和无法估量的管理成本。
综合以上几点,丹江口市争取省直管完全不具备现实可行性,少数丹毒份子发月经贴充其量也是自娱自乐,这种蚍蜉撼树、螳臂挡车的伎俩终不会得逞。
五、丹江口市未来的出路在于“市县融合、县县合作”
丹江口未来的目标不在于谋求省直管,也不是国家直辖,更不是联合国托管。而是要端正心态,面对现实,与上级十堰坦诚相待,学习郧县,主动谋取融合;与邻居谷城、老河口加强合作,尽快解决困扰丹江口多年的交通死角问题。具体来讲:
“市县融合”:
丹江口市今后应借汉十城际土关垭设站之际,将发展重心从城区往西南方向土关垭镇转移,自城区开始沿丹土一级路一线进行土地整理,进行工业园规划和开发。若干年后,城区至土关垭一带形成连片工业带,助推丹江经济发展。
待土武一级路建设完成后,土关垭-丁家营-武当山一线沿汉十高速适时引进合适项目,加强与武当山对接力度。
三年之内,完成丹江口城区到土关垭-丁家营-武当山开通公交任务,与十堰-武当山公交对接,形成十堰与丹江城区公交化运营,增强向十堰经济圈融入力度。
“县县合作”之一:
当下最重要的是借“丹河谷”组群之际,修通丹谷一级路、丹老一级路,使得丹江口市从东面尽快融入老宜高速和汉十高速。
“丹河谷”推进后期,可以借机引进适合丹江口市发展的工业项目,争取老丹开通客运。
“县县合作”之二:
北面加强与邓州、淅川、西峡的合作,共同争取将丹陶高速、丹西铁路纳入规划并建设,远期将丹邓铁路纳入规划并建设。
“县县(区)合作”之三:
西北方向加强与郧阳区对接,支持均县主动融入十堰城区,加快建设环库区公路、丹郧公路等。加强与郧阳区的人流和物流。
总之,丹江口市不要因为地理上的闭塞而造成心理上的闭塞,否则会被耻笑为“井底之蛙”和“一根筋”。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动和交流,切忌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要认同“此一时彼一时”的不变道理,放下身段才能赢得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