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打造“中国莱茵河谷”——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融合式发展的新实践
潜江新闻网讯 “河中的行船,河边的古堡,迷人的小镇,壮丽的河谷,淳朴的百姓,连绵的葡萄园”,这是65公里长的的中莱茵河谷带给世人的一副色彩斑澜的油画。如今,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67公里长的“中国莱茵河谷”——江汉运河城镇带也呼之欲出。
江汉运河,也称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生态补偿工程。运河流经荆州、荆门、潜江、天门4市11个乡镇,作用是引长江水向汉江下游段补充因调水而减少的水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航运等条件。抢抓机遇,打造新型城镇带
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支持荆州、荆门、潜江、天门建设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将其提升至省级发展战略。
这一城镇带既是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江汉生态经济带的重要纽带。城镇带的建设就是要把地理纽带变为战略纽带,以区域联动、资源整合、整体开发、互利共赢为宗旨,以促进区域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为目标,以打造楚韵城乡风貌展示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农业高新示范区、国家5A旅游景区为抓手,探索一条传统农业地区实现就地城镇化的新路子。
12月3日,省政府在我市召开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建设现场办公暨重点建议办理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再次强调了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的重要意义。他说:“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的建议案质量很高,站在全省发展大局,有高度、有眼光。从全国看南水北调的意义,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决策,是民族工程、国家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最大的贡献者是湖北,没有南水北调就没有江汉运河。从全省看汉江流域的开发意义,汉江流域是我省发展的最大增长极,其开发事关全省发展大局和长远;从全局看江汉运河的意义,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既是保障汉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荆州壮腰工程的重要抓手,更是汉江流域开放开发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实施“双千百亿工程”;充分发挥“鱼米之乡”的优势,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四城同建”、产城融合发展,扩大城市规模,拉开了大城市发展格局,完善提升了城市功能;坚持“四化同步”发展,潜江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县域经济前列,是我省县域层面名副其实的“排头兵”。而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又给潜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江汉运河对于区域内改善灌溉条件、增强防洪能力、提升航运等级、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市委书记张桂华表示,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要在科学规划、整体打造、坚持标准的基础之上尽快实施,让发展惠及当地人民群众,也成为我省发展一个重要的新增长点。修复生态,创新发展惠百姓
汉江中下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区和唯一纯贡献区,江汉运河在对汉江下游进行生态补偿的同时,又对运河沿岸造成了新的生态影响。
城镇带的建设就是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立足于产业重构,着力推动生态修复,将沿岸地区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让江汉运河真正成为沿线百姓的绿色之河、财富聚集之河。
省社科院副院长、区域经济研究专家秦尊文认为,江汉运河的修建,对沿线乡镇而言,机遇大于挑战。可依托运河资源,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百姓就业,加快推进“四化同步”。由于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涉及多个区域,应由省统一协调,并在编制规划、基础设施、生态补偿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特别是在交通设施建设上,应该先行一步。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上,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获得2014年中国创新榜样奖。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走出湖北,成了全国瞩目的热点。在高端论坛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剑雄提出要做好“产城融合”的文章。他指出,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的产业发展首先定位在文化旅游产业,并以此为引擎,加快关联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以石油化工、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带。
高石碑镇是我市建设江汉运河的主战场之一。面对重要发展机遇,高石碑镇党委书记吴启柏说:“我们要着力构建旅游发展新战略和新高地。”
高石碑镇东长路以北的兴隆片区是全市水源地,也是该镇生态环境最优区域。吴启柏表示,该镇拟在兴隆片区规划60平方公里区域作为潜江市旅游经济开发新区,着力建设大生态、大旅游、新城镇格局。大力推进以健康休闲为主体的大产业,按照“水韵江汉、绿色兴隆、运动氧吧、休闲农耕”,将高石碑镇打造成为“休闲旅游目的地、区域物流集散地”。串珠成串,江汉美景一线牵
江汉运河沿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人文、乡村休闲、水利景观兼而有之。有楚故都纪南城、荆州古城等历史文化景点,有水乡园林、油菜花海等乡村旅游项目,有兴隆水利枢纽和江汉油田等水利、工业旅游资源,有花鼓戏等1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各具特色的乡镇村庄。
“我市打造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具有自身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城镇带建设提供重要生态文化旅游支撑。”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宋帆告诉记者,现在,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建设为潜江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市文化旅游局将以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等水利文化为依托,把潜江小龙虾、汉江鱼等特色美食文化,以及花鼓戏、皮影戏、潜江民歌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等资源结合起来,积极培育高石碑镇的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使其成为荆楚文化与水利科技完美结合的“江北水乡”小镇,打造江汉平原经典水乡旅游品牌和湖北省内一流的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一泓清水,两岸美景,三产齐兴,四地共赢”,这幅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的美好图卷已徐徐展开。随着运河旅游的开发,江汉运河城镇带必将迎来历史、自然、人文交相辉映的明天。(潜江日报记者 李伟)
(责任编辑:徐 杨)
关键词:江汉文化旅游运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