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文化名人吴承清挂牌成立工作室 甘当神农架文化志愿者 中国神农架网(神农架报)(记者 邓晖) 5月31日,神农架首个文化名人工作室——“吴承清工作室”落户林区群艺馆。林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云,林区政府副区长汪鸿波为工作室揭牌。
如何传承和发扬神农架文化,加强保护和继承老一辈文化工作者多年的经验成果?神农架林区文体局创新运作机制,邀请69岁文化名人吴承清在林区群艺馆设立文艺创作工作室,运用文化名人资源推动群众文化发展。
吴承清1965年来到神农架,48年来深入挖掘、搜集和整理林区特色地方文化,为林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以神农架民间文化为蓝本,创作了近200首歌曲,编辑近30套书籍。2008年,63岁的吴承清退休后,仍然坚持文艺创作,他创作的歌曲大多是无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搬上舞台,继而被广泛传唱。2003年,他创作的歌曲《神农架梆鼓》在第二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中荣获金奖。2006年,《神农架龙凤鼓—梆鼓声声》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一等奖。“神农架龙凤鼓”被中国曲艺艺术家协会定为曲牌新品种,与湖北大鼓、湖北小曲齐名,被誉为曲艺界的一朵新花,填补了神农架没有曲种的空白。
《吴承清工作室》是林区首个文化名人工作室,将坚持资源共享性、公益性和开放性原则,致力于开展宣传普及神农架文化。吴承清说,“有多大的热量,就要发多大的光,神农架要打造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必须要发扬神农架文化产业,打造神农架文化品牌,突出神农架文化内涵。”他表示,“个人工作室的建立是林区党委、政府授予的一种鼓励和荣誉,希望通过工作室的建立,一方面与更多年轻人搭建起一个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依托工作室,做好神农架文化的传、帮、带;另一方面,为林区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
吴承清简介【根据本人口述整理】
1965年招工到神农架,在工程队参与林区早期建设;1970年神农架正式建制后,进入林区文工团担任编辑;1980年调到群艺馆,从事文艺创作,并担任群众文艺辅导员;2008年,63岁的吴承清退休后,被返聘到林区文联担任《神农架文艺》编辑。
48年来,吴承清为神农架创作了近两百首歌曲,编辑近20套书籍。他的音乐代表作品有:神农架梆鼓系列《神农架梆鼓》、《月光下的梆鼓》、《梆鼓舞龙》、《野山梆鼓》、《空山木鼓》、《曲艺龙凤鼓—梆鼓声声》、《曲艺龙凤鼓—黑暗传开篇》;大九湖四部曲《九湖晨曲》、《九湖的幺妹荡双桨》、《九湖放歌》、《九湖圆梦》;下谷系列歌曲《土家摆手歌》、《我爱下谷一条河》、《土家古怪鼓》;红坪系列歌曲《红坪猜想》、《红坪画廊我的故乡》;木鱼系列歌曲《绿茶飘香》、《香溪万古流》等。
2003年,《神农架梆鼓》在第二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中荣获金奖。2006年,《曲艺龙凤鼓—梆鼓声声》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一等奖。该节目是从汉民族创世史诗《黑暗传》中发掘整理出来的,系根据神农架及鄂西一带土家族的薅草锣鼓、山锣鼓、夜锣鼓、地花鼓音乐综合改编而成,自从在舞台唱响以来,深得群众喜爱,“神农架龙凤鼓”被中国曲艺艺术家协会定为曲牌新品种,与湖北大鼓、湖北小曲齐名,被誉为曲艺界的一朵新花,填补了神农架的曲种空白。
他参与主编的文学代表作品有:《黑暗传》、《炎帝神农传说故事》、《高氏草药秘方》、《三锣鼓》等,他主编的《神农架文艺》杂志,荣获全省优秀期刊;个人还搜集出版了《神农架阳锣鼓》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