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亚洲重要的候鸟越冬地—— 黄梅:龙感湖湿地保护区万鸟翔集
湖北日报讯 图/文 记者杨平 视界网王政 邹小平 潘胜东 (图为:保护区成为候鸟活动的天堂) (图为:保护人员夜巡湖区,防止偷猎者入侵) (图为:科研人员观察鸟类活动变化) (图为:为鸟儿投食) (图为:小天鹅振翅高飞) ( 图为:白头鹤重归故地) (图为:成对的黑鹳在湿地觅食) (图为:大雁戏水) 中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之一; 湖北唯一湿地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就是龙感湖自然保护区。它位于“鄂东门户”黄梅县的东南部,总面积33.5万亩。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龙感湖成为我省屈指可数的候鸟密集地之一。据统计,保护区内已拥有各种野生动物48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鹳、白鹤、大鸨、东方白鹳、白头鹤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2种。 早在1986年,专家调查发现,在此越冬的白头鹤达425只、黑鹳54只,均为国内发现的最大越冬种群,被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白头鹤之乡”。此后,该地越冬的候鸟逐年增多。目前,已成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重要中转站,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正积极申报国际重要湿地。 上月下旬,本报记者赴龙感湖探访,但见成群候鸟或静卧湖面,或振翮而飞,和谐美景,赏心悦目。保护区工作人员估算,当时越冬候鸟数量已达到几十万只,今年初,这一数量还将增加。 近年来,保护区多次组织联合执法,打击了破坏候鸟和湿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还砍伐了杨树2万多株,退棉还稻1万多亩,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区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协作建立基地,进行科学考察及候鸟监测。区内还建立了疫源疫病监测体系,能较好地预防并及时发现疫情。 保护区有位新来的老员工——年过半百的李再雄,因为爱鸟护鸟而闻名。老李原来是黄梅县下新镇李圩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承包了1300亩农田,他只种一季水稻,不种小麦,留下稻田给候鸟越冬,为此每亩地少收300元至500元。他家还在田埂边种下3500多棵杨树,本想卖个好价钱,前年听专家说杨树影响鸟类飞行,他主动砍下未长大的杨树,损失约10万元。同时他还义务巡湖护鸟,并于前年加入护鸟专业队伍。 年复一年,候鸟已成为周边百姓的朋友。(原载于湖北日报2015年1月5日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