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有绿林,好山出好汉
“光武创基,兆于绿林。”其中的绿林,就在今日湖北的京山境内。 公元17年,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起义”,作为中国历史上继陈胜、吴广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封建王朝在一座山林里终结,又一个新的王朝从这里发端。绿林自此成为英雄好汉的代称。 两千年前的火种,在云杜城的绿林中撒下,从此植根于骨髓,一直流淌在京山人的血液中。南宋九宫山开山祖师张道清、明代经学巨擘郝敬、近现代著名文学家聂绀弩、毛泽东双儿女亲家张文秋……一代又一代的京山人,用一生印证了绿林文化的慷慨激昂。 京山有酒,酒名“绿林好汉”,人赞“ 香甜蕴含桥米味,甘冽犹存绿林风”。酒是豪客胆,当年武松喝了十八碗,便杀向景阳冈。京山人没有景阳冈,却有一个绿林寨。今天的旅游风景地,两千年前曾金戈铁马,草莽英雄们啸聚绿林,让天下风云为之起伏。 在京山,每一寸土地,都可以感受到绿林文化的浸润
绿林起义之源 世界上总有一些口口相传,几近家喻户晓的词,却很少有人知道背后的故事。 比如绿林好汉,朔历史长流而上,才能在两千余年前找到它的故乡:当年云杜,今日的湖北京山。 《后汉书·刘玄传》记载:“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争夺。新市人王匡、王凤为平理争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藏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这便是爆发于公元17年,由新市(京山)人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起义”。作为中国历史上继陈胜、吴广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它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光武创基,兆于绿林。”光武帝刘秀曾经与王氏兄弟结盟,人们提到这位开国天子的传奇人生,总免不了提到“光武中兴第一山”绿林山。 史载古绿林山位于今湖北京山境内,林密峦伏,是块得天独厚的古战场。当年王氏兄弟起义之后,以绿林为根据地,南御荆州牧,北攻离乡聚,东抗官府军,西守太阳山,东北直捣安陆,四年战事,百战不殆,绿林兵更是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五万之众。 藏兵于山,王氏兄弟在绿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山地武装割据的先河。 一个封建王朝在一座山林里终结,又一个新的王朝从这里发端。这片丛林自此成为英雄好汉的代称。两千年前的火种,在云杜城的绿林中撒下,从此植根于骨髓,一直流淌在京山人的血液中。
好汉绿林 一代又一代的京山人,用一生印证了绿林文化的慷慨激昂。 聂绀弩,新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京山人。聂绀弩生性落拓不羁,我行我素,不拘小节,周恩来说过他是“大自由主义者”。当年《申报》的《自由谈》上,有两个人的杂文与鲁迅神似,一是刻意学鲁的唐弢;一是随意为之的聂绀弩,他被认为是鲁迅之后的杂文第一人。晚年,聂绀弩又写起旧体诗来,古怪而美妙,实为文坛一绝,被誉为“我国千年传统诗歌里的天外彗星”。他咏林冲:“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身轻白虎堂。”个中慷慨悲凉,催人泪下。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有人说,若论武略,聂绀弩可以为将;如论文才,他可以为相。评他是“怜君地狱都游遍,成就人间一鬼才。” 与聂绀弩同时代的另一位老乡张文秋,同样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这位一生饱览百年风云,历经人世沧桑的革命女杰,亲生经历过五四运动、北伐战争、“4.12”事变、中共五大、秋收暴动、共产国际秘密工作、上海抗日救亡、延安岁月、解放战争、开国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尽管张文秋更常为人们乐道的是,其两女分别与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结为夫妻,因此成为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但在京山人眼中,他们更熟悉那个踏遍青山,年逾古稀还写下“长江饮马关山远,南北扬鞭未下鞍”的巾帼英雄。 更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京山这片孕育了绿林文化的土地上,杰出人物灿若繁星。清有文史专家易本烺;明有一代通儒、经学巨擘郝敬、诗文名家王格、文史学家高岱;宋有九宫山开山祖师张道清……名臣、显宦、文坛大家、鸿儒高道皆具。其人物风流,在这样一个小县城中,是极罕见的。 京山人的绿林情结
一个地方的人物性格,往往从细节中可窥全貌,其中饮食习惯更是举重若轻。 苏杭人灵秀,饮食温和清淡;湖南人果敢,饮食讲究火爆香辣;云南人神秘,饮食亦有浪漫情怀。而清晨走上京山的街头,会发现当地人的特色早点是:喝汤。选用上好的鸽子、乌鸡、猪肚片、才鱼、猪肝、鳝鱼等新鲜原料,老火高汤里一滚,加入独特的配料,一碗油而不腻,分量十足的热汤端上桌来。一般是就着刚出炉的锅盔,还有人随身带瓶小酒,一大早,一口热汤,一口白酒,即便是寒冬之季,脸上也很快蒸腾出一层细汗。 京山人喝的酒也有意思,酒名“绿林好汉”,人赞“ 香甜蕴含桥米味,甘冽犹存绿林风”。酒是豪客胆,当年武松喝了十八碗,便杀向景阳冈。京山人没有景阳冈,却有一个绿林寨。今天的旅游风景地,两千年前曾金戈铁马,草莽英雄们啸聚绿林,让天下风云为之起伏。 不登绿林山,不上绿林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随处也能见好汉风光。位于京山县城中心区域的文峰公园,因交通便利、商业设施完善,人气较旺,自身的景观资源优势明显又,有历史纪念碑、文峰塔、体育馆等独特的人文景观要素,是城中心一处难得的兼备人文纪念、绿色体育运动和休闲活动为一体的生态风景区,更是当地人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与中国绝大多数公园不同,在京山,公园里处处可见“刀光剑影”。12月大雪节气已过,夜晚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文峰公园里却依然热闹。在一处露天场,数十男女老少,耍枪的,玩棍的,打拳的,个个神龙活虎。一问,原来这里是熊门拳的训练基地。 熊门拳,湖北省的汉族传统拳种之一。清朝嘉庆年间京山县人熊开元对发端于西汉末年的绿林起义军,后流传于京山汉族民间的武术加以挖掘整理、并在其基础上加以发展后而形成的一套系统的武术套路。其拳讲究“擒拿封逼,吞吐浮沉”八法。在传统武术式微的今天,京山人对于熊门拳的热情,归根结底,大概也离不开绿林文化的浸润。 《汉书·王莽传》中记述:“是时,南郡张霸、江夏羊牧、王匡等起云杜绿林。”古时云杜是今日京山故城。在京山县文化馆资深文化工作者、退休干部张长缨先生看来,所谓“绿林”,或许并不单指今日的绿林山,既非地名,亦非山名,却是“绿色森林”之义。准确来说,当年云杜莽莽苍苍,林海连绵成片。那么历史上的绿林,很可能,是今日京山的每一寸土地。 Text/姚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