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襄江东流 于 2015-1-13 14:28 编辑
荷荡踩藕 鸭儿湖周边许多水浅泥深的港汊,都盛产莲藕。春夏雨多水满,只能踩藕;秋冬水退,适宜挖藕。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每当春季,家里存粮不多,麦子又未成熟,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去踩藕,以弥补存粮的不足。 江南农谚说:“三月三,藕冒簪”,说的是仲春时节,泥中的莲藕已萌发生长,自水面冒出美如紫玉簪一般的叶芽,尖尖的,嫩嫩的,玲珑剔透。叶芽渐次舒展,吐出细小圆润的叶片,状如一块块绿莹莹的翡翠。踩藕的季节开始了,此时所踩的藕是头一年生成的。 採藕的地方,水不宜过深,最多只能至腋下,水太深,浮力大,不安全。採藕要手脚并用,水面的藕簪是水下泥中有藕的标识。藕簪是从藕节或藕带上长出水面的,用脚循着藕簪的下端,在沃泥中探寻莲藕,凭经验和感觉知道哪里有藕,有多大多长的藕。再用脚趾将整支藕的周边沃泥踩活踩松,用脚趾把藕从沃泥中缓缓地托起来,送至水中,手接住藕,洗去泥污,放进随身携带的器具,或送到岸边。我用半天时间,可踩藕三十来斤,够全家五口人吃三两天。 藕分莲藕和菜藕两大类。莲藕瘦而长,节稀,纤维细嫩,淀粉含量高,容易炖烂,口感极好,但产量偏低;菜藕壮而短,节密,纤维略粗,淀粉含量略低,有的根本炖不烂,口感较差,产量高,效益好。那时鸭儿湖生长的都是莲藕,近几十年才有人工栽种的菜藕。 藕营养好,味道好,是那个年代填饱肚子的好食物。吃藕的方式很多。焖藕饭,煮藕粥,无米时可以只焖藕。煮熟焖烂的藕吃起来,粉粉的,香香的,有滋有味。将藕在粗糙的陶钵表面磨擦成碎末,添加少许面粉和佐料,做成藕丸子,吃起来软软的,糍糍的,黏黏的,滋味比焖的和煮的藕好。藕节和藕带洗尽晒干,放在石磨中磨成粉状,与米粉或面粉混合,做成粑粑,放在热锅中炕熟,黄亮亮的,吃起来虽有些糙口,倒也香喷喷的,不算太难吃。细长的藕带还可腌制成不错的咸菜,脆脆的,酸酸的,很是爽口。 夏日,荷叶如盖,碧绿满湖,紫红莲花,娇艳玉立,置身其间踩藕,别有一番情趣。你可看见珍珠般的水珠,在绿荷上滑动;你可折下莲蓬,品尝嫩甜的莲子;你踩藕累了,可横躺在水面小憩,看白云在蓝天游荡。特别是新长成的藕,刚刚踩起,雪白而光洁,将其洗净去节,吃在嘴里,脆生生的,凉悠悠的,甜丝丝的,水汪汪的,想多好吃就有多好吃。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当年踩藕的情景,仍令我神往,令我动情,令我回味。 (2014、3、26、) 陈珍云讲述 胡绍林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