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璐 通讯员 刘佳国 陈丽明
“敞开西大门,对接大武汉”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与武汉唇齿相依的千年铜都,同时修建2条快速路直通武汉光谷,这两条大道,犹如两座飞架的立交桥连接大冶和武汉两座城市,更承载着大冶未来发展的重任。
“两路”工程总投资约9亿多元
大冶对接武汉光谷大道“两路”工程建设项目,由黄石(铁山)至鄂州(东沟)一级公路大冶段和大冶市还地桥红峰至黄金湖一级公路(锦冶公路)两路组成,向西接鄂州六十至江夏一级公路和武汉凤莲公路,并通过光谷大道直达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铁东线大冶段起于黄石市铁山区木栏村,止于大冶市东风农场杨家洲与鄂州市长港镇界。大冶段全长18.114公里,设计标准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该路涉及大桥1座546.08米、中桥5座220.2米、小桥1座31.04米;涵洞48道;通道2条。工程总投资约4.7亿。
锦冶公路起于大冶还地桥红峰,与大广高速铁山连接线相接,止于黄金湖与铁东线相连,设计标准为一级公路,设计车速80Km/h,双向6车道,路基宽度26m,全长21.657公里。该路主要涉及大桥1座126米、中桥4座224米、小桥2座;涵洞49道。工程总投资约4.8亿。
大冶对接武汉“两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礼同介绍,这两条快速路是近年来大冶实施的最大交通项目。“两路”工程建成通车后,大冶走“快速路”经鄂州到武汉,里程缩短一半。这两条路技术等级将与高速公路差不多,实行开放式免费通行。
至目前,锦冶大道,已完成路基土石方162万方,占土石方总量的90%,涵管15道,盖板3道,完成水稳基层铺筑4公里 。黄石(铁山)至鄂州(东沟)一级公路大冶段,已完成路基土石方136万方,占土石方总量的85%,完成水稳基层铺筑7公里,兔儿墩特大桥正在进行桥面铺装。
40分钟直达武汉的“民心路”
大冶市民王先生长期从大冶城区,乘客运班车到武汉市区中心办事。他反映,目前乘班车到武汉中心城区,要两个多小时,时间非常长。搭乘城铁每小时只有一趟,如果去汉口,转乘几趟车,仍然不方便。
“听说‘两路’要修通了,以后要方便多了”像王先生这样经常往来武汉、大冶的市民,每年超过10万人次。
“都说要致富,先修路,我们心里很高兴……”在工程建设现场,还地桥镇新畈村的村民们个个喜上眉梢。
这些年来,由于受交通等因素的制约,还地桥、东风农场有很多特色农产品未能走出去。如今,“大武快速路”中的锦冶大道,一头毗邻大冶经济开发区,一头连接湖北水产品集散地黄金湖,途经黄石工矿废弃地开发试验区、还地桥镇红峰村、松山村、金桥工业园、黄金湖村、东风农场。
“大武快速路”中的相连道路——黄鄂一级公路,一头连接铁山,一头连接武汉中心城区光谷,也就是武汉高新技术开发区,途经还地桥镇靠垴村、桂树村、新畈村、走驹村。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高工胡衍旺说,经该院调查,“大武快速路”可完善区域路网,带动开发区、工业园及沿线村镇、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将在“大武快速路”边发展大型商贸区,让广大村民受益。
大冶打造大武汉“后花园”
还地桥镇是黄石、大冶两市西北部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也是大冶对接武汉的前沿阵地。“敞开西大门,对接大武汉,打造黄石西部新城”是该镇一直以来的发展思路。
打通对接武汉的新干道,实现与武汉高校、科技中心、人才库的对接;以背靠武汉光谷的优势,对接武汉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现产业大转型;以高起点的谋划,高强度的开发,大力支持中心连接带、产业聚结带的发展......黄石西部新城、工业新城、生态新城和科技新城是该镇未来3-5年的发展定位。
“依托西大门区位优势,加快卫星新城建设;依托背靠光谷优势,加快工业新城建设;依托武汉连接带优势,加快生态新城综合开发。”在谋划发展中,该镇依托区位优势,紧抓发展机遇,实现华丽转身。
重点发展旅游事业,以黄金湖和曙光乡原驻地为副中心,发展生态农业和滨水产业,构筑居住、疗养、旅游、休闲产业体系,打造临湖、亲水、生态、宜居新城。以光谷大道对接还地桥为契机,大力发展滨湖旅游休闲、养生疗养、会议培训等产业,打造生态经济亮点。争取生态新城形成休闲旅游、养老医疗、会议培训、水产养殖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协调发展局面,年产值超过30亿元,居住人口1万人。
还地桥的崛起是大冶对接武汉的一个缩影,正如政协委员陈向荣所说,对接武汉对于整个大冶而言是一次机遇,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旅游“后花园”的建设,都是一次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