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日报讯 (记者易木生)阳新县荆头山农场橘农徐秋英最近心情很差。她家不到6亩的橘园收获了4万多斤橘子,但今年价格没去年高,销的也没去年好,橘子挂在树上堆在家里无人问津。 13日,徐秋英向记者抱怨:“都是‘水贩子’(二道贩子)到家收,我们接触不到来买的人,要是来的人更多,‘荆头山橘子’的招牌会更响!” 荆头山农场橘园种植面积达6000亩,产品远销江西、安徽等外省市。然而,尴尬的是,“都知道阳新的橘子好吃,不知道荆头山才是‘正宗’。”农场党委书记、场长王萍说。 农场不仅盛产橘子,还是阳新最大的太湖糯种植基地。与橘农相比,种粮户对拓宽销售渠道同样期盼。 50岁的陈锋利种了30多年水稻,去年他家60亩水稻收获了7万斤太湖糯,尽管已全部销完,但是价格比前年每斤降了1毛1,“要是多来一些人收,价格肯定上去了。” 台商纪文卿在农场流转了400亩土地种植生态米,他说:“与产量和质量相比,我更担心销路。” “酒香也怕巷子深。”9日,王萍请市商委带来了三家电商公司实地调研考察,为农场以政府为主体成立电子商务平台出谋划策。 王萍说,本月底之前,农场的相关产品将在成熟的电商平台亮相试卖,拓宽农民销售渠道,时机成熟再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让荆头山成为全市第一个电子商务乡镇。 网上卖农副产品究竟有没有搞头?数字说明一切:2014年的“双十一”,黄石仅半天时间交易额就达到5385万元。 “发展的压力最终要用发展的方法来解决。”市商委一负责人说,大冶、阳新的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销售价格偏低、地域影响力有限等问题普遍存在,以乡镇为主体成立电商平台、利用电商渠道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将会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对于什么是电子商务平台,徐秋英最初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农场工作人员告诉她,“电子商务平台开通后,橘子不用拖到街边卖了,放在家里就能变成钱了!”徐秋英笑了:“有这好的事呀,那我的橘子要卖到北京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