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了然摄影 于 2015-3-17 15:05 编辑
川西后记(四)
蜀道美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蜀道之美呢? “无限风光在险峰”!沿途你会欣赏到河流峡谷,高山湖泊,雪山草原,领略不同的民俗,体验不同的民居,感悟不同的宗教文化! 跨越蜀道,轻触天堂!您准备好了吗? 河流峡谷。蜀道要么盘着山,要么依着水,沿着弯曲的峡谷河流延伸。一边是崇山峻岭,一边是潺潺流水,天上蓝天白云,地下金黄秋色。车在峡谷里绕行,景随车移,变幻莫测。时儿艳阳高照,时儿倾盆大雨;时儿群峰,重岩叠嶂,时儿一马平川,豁然开朗;时儿怪石撒落一地,时儿牛羊满山;时儿浓雾渺高山,时儿轻雾漂蜀道; 高山湖泊。过了折多山,就不停地上山下山,似乎永远都开不出连绵的大山,车与人同时喘着粗气爬行着。山间时有湖泊,清澈透底,醉心迷人,勾引你走近,看个清楚明白,阳光下她不停地变换着颜色,就象T台少女变更着时装,让你眼花缭乱,看不透,想还乱!于是你三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离别,口中还念叨着,“你等着,我还会来的”!就象武汉的小吖受了欺负斗狠似的。湖泊象魔力坛子,将蓝天白云、雪山草地一并揽入,远山近水,令人心旷神怡,宁静而致远! 雪山草原。雪山下是高低起伏的草原,虽没有西北大草原的一望无际的平坦而广阔,没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有的是给穿越雪山人们的一种惊奇与宁静,起伏不定的草原形优美的曲线,朝霞或夕阳特意用暖色的光描绘着,更增强了曲线的优美。雪山上融化的雪水沁入大地,滋润着草原,清晨阳光散满一地金黄,沁入地下的雪水又被呼唤着冒出地面,形成如纱薄雾,远处的雪山,地上的花儿,时隐时现,捉摸不定。牛羊悠闲地啃着草,饮着清澈的雪山之泉。农夫、山泉,有点田!此刻我所能想到的,感悟到的那份悠闲恬静。 民俗民居。折多山不只是地理的分界线,也是民俗的分界线。攀上折多山,就进入了中国地理的第三级台阶(中国地形呈三级台阶布局),康定与折多山垭口有1800米的落差,不是一级大台阶么?!过了折多山就进入青藏高原东部,进入藏区。不用告诉你,你就会感觉到民居民俗的巨大不同。沿途五彩缤纷的经幡(蓝色象征天空、白色象征祥云、红色象征火焰、黄色象征大地、绿色象征水。),在风的鼓动下,念诵着六字真言,祈祷着、祝福着、希望着。山间、路口、湖边、江畔,一座座以石块磊起的玛尼堆,铭刻着六字真言、慧眼、神像等各种吉祥图案,寄托人们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清晨,民居、寺院升起阵阵轻烟,那是藏民在煨桑祈福(当初以为是藏民在晨炊,但觉时间太短,表示怀疑,后度娘告诉我那是藏民在煨桑。),传说神仙会寻着这缕青烟来到人间。沿途寺院僧人渐多,民居风格迥异。民居多为三层结构,外墙以毛石垒砌,窗口较小,窗套以黑色描抹,窗上沿出檐。房屋外形结实墩厚,似碉堡,俗称“碉房”,明显区别于汉族民居轻盈飘逸。 宗教寺庙。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时时感受到当地人生活的艰辛与俭朴,时时思索探寻着他们面对艰难困苦的淡定与执着,其实是不用思考与探寻的,沿途众多的宗教寺庙已经给出了答案。对佛的虔诚,是他们唯一的精神支柱,将一切苦难归结于前世的冤孽,这种绝妙的设计让你无怨无悔,默默承受现实之重。这种曾经被斥责为迷信的东西,千百年来一直起着稳定剂的作用,维持着社会的稳定与安宁。这时我又想起一件事,想起唱着红歌拜着佛的人们,哑然失笑! 路上,时有朝拜、转山的人们,面无表情,怀揣梦想,不紧不慢,默默地前行。 时有人念念有词,磕着长头,面露虔诚,身心具到。 猛然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那一年 我磕长头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罪过罪过! 跨越蜀道,轻触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