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1
上士

- 积分
- 52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从小被视为天才的张爱玲,虽属贵族世家,但到她父亲这一代,已是没落贵族,徒有其名了。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乃晚清大臣李鸿章之长女的长子,幼时倒也聪颖,成年后却不思长进,承袭了官宦子弟的吃喝玩乐的陋习,婚后更是染上了鸦片,家境每况愈下。
小时的张爱玲就显露出了其在文学方面的过人天赋,在同龄的孩子还在尽情玩耍嬉戏、还在为得到一颗糖果而欢欣雀跃时,张爱玲已捧着《红楼梦》在读了,并且看出了前八十回与后面的在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变化,不得不令人叹服。
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幸的、孤独的、寂寞的。父亲的堕落直接导致了母亲的离家出走,继而离婚,缺失了母爱的小爱玲本想从父亲那里得到些慰藉,却不曾想,父亲因为妻子的离去而更加颓废,把对妻子的怨怒发泄到了爱玲的身上,爱玲的境遇可想而知。
万幸的是,爱玲没有失学,正是由于童年的不幸福,爱玲把她所有的情感都凝结成了文字,用笔下的一个个人物来宣泄世态的凉薄,人性的丑陋,虚伪。应该说,爱玲从小时起,就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从容的女子,对于畸形的人情世态,她冷眼旁观,用她那颗敏感的心去接受,去感知,再把这种感知变成她笔下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写作是爱玲唯一的嗜好,也是她唯一的赖以生存的本领。二十几岁就成了红遍上海的知名女作家,她的作品虽不被称为主流文化,却正是这种非主流才使她的作品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过时,读起来都让人觉得就是身边的各色人等。张爱玲的作品大多以她身边的人和事为原型,那是她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亲身经历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所给予她的一切感受和认知。所以她在人物的刻画上才会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对人物的心理描述成熟、老练、透彻;对故事情节的铺排显得机敏而生动;对人性的剖析深刻、独到、一针见血;后人把张爱玲视为现代文学的“祖师奶',由此可见她的文学功力非一般。
张爱玲令世人惊叹的不仅仅是她的过人才情,还有她与胡兰成的那惊世骇俗的爱情。张爱玲是天才,不可谓不聪明,她爱胡兰成并非是盲目而糊涂,张爱玲极爱文字,什么政治,国家命运是全然没有关注的,她完全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这从她的作品里就可见一斑,纵观她的作品,全是市井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豪门贵族的男欢女爱、浮华堕落,没有那种所谓主流文化的宏大意识。胡兰成虽是汪伪政府的文化要员,但才情还是不错的,不然以他年长爱玲十四岁的年纪,且有家室又怎能打动爱玲那颗冷傲孤寂的心?
张爱玲要的只是爱情,所以才不会在意胡兰成的汉奸身份。对于胡兰成的喜新厌旧和薄情寡义,以张爱玲的聪慧和敏感,亦不可能全无察觉。只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张爱玲,有着上海最当红女作家和小胡兰成十四岁的那份自信满满,她以为以自己的倾世才情还拴不住胡兰成虽滥情却也爱才的心吗?单纯的张爱玲没有料到那个男人是个以追逐女人为乐的情场浪子,又岂肯在一处留驻。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如昙花一现,很快便烟消云散。当得知胡兰成又娶了更年轻更美貌的周护士后,张爱玲震惊、愕然、不敢相信,她是全身心的爱着胡兰成 ,为了挽回爱情,她终于放下骄傲,不顾自尊,把自己低到了尘埃里,却仍旧拉不回胡兰成那颗风流成性的心。
爱情的到来使得张爱玲在文坛上大放异彩,才思如涌;当爱情离去时,才情似乎也被带走了。此时的张爱玲又陷入了比童年时更悲苦更无助的境地。在爱情上,张爱玲始终是付出的一方,无论是情感还是金钱。在胡兰成离她而去时,她仍旧接济他金钱让他度过难关。在后来与赖雅的共同生活的十几年里,也是倾其所有,倾尽心力的照顾,尽管拮据,尽管困顿,始终不离不弃。
张爱玲的一生何其悲苦,没有人给她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但她始终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不怨天,不怨命,不去仇恨,没有报复,任所有的恩怨情仇在字里行间挥洒,在笔下生花。
张爱玲,这个才情横溢的女子,用自己的精神构筑,留给这个世界一个华丽的身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