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903|回复: 0

古人何以言“商与士同”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534

主题

8919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一个不太慌张的蜉蝣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1930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1-27 15: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汉在川 于 2015-2-10 10:10 编辑

      “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此一言,源于清代的某晋商。当下,有人认为社会出了一些问题,其中拜金、诚信缺失等之类的,甚至是直接与个别少数的不良之商有关。因此,也就会有否定“商与士同”的观点。许多的人,往往只看到商人不断追逐利润的一面,视商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本质是“以利为本”。古人所谓的“商”,直到今天还离我们现实生活很近;而古人所谓的“士”,确已荡然不存。清代晋商所言之“商与士同”,虽无强大理论的支撑,但还是有些道理的。
      实际上,言及古代与当今商、商人的事,有些繁琐复杂。商人,指“实施商业行为并以此为常业的人”。商人这一专属职业代称,自产生起一直沿用至今,三千多年来从未更改。一般来说,敛财能力的大小与敛财量的多少,也许是判定商人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往高层次来说,商业是为社会调剂资源与服务,商品的技术革命与营销手段的革命,切实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或提出更符合人们心理的消费理念,或担当领军人物起到带头示范性作用。这些更应该是商人成功的标准,但事实上,这样一些更有价值的行动,却往往被社会无视。
      以经济理论学理论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任何物质社会,财力的作用很大,这一点毋庸置否。在当下,财力可以转换成丰富的物质,或是云倪丽裳风花雪月,甚至是操作能力与办事能量。转换途径,有市场法则、人脉人气,也有个别暗箱操作。成功的商人一直是上流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丽登上社会舞台,博得了掌声。当然,也包括羡慕,甚至是嫉妒、抱怨与仇恨。
      商业领域之内,极个别少数的不诚信行为,影响公众对商人的信任。何以为患?第一,随着近年国内反腐力度加大,一批官商勾连等负面典型被曝光;第二,假冒伪劣、有毒有害等产品,占空子进入市场;第三,打着各种旗号的商业欺诈,极个别甚至是赤裸裸诈骗,足以令人眼花缭乱。但愿个人没言重吧,得罪多数的商人们。以上种种表象,算是商业活动的异类极端。
      古代,也有奸商,但公开敢出面指责奸商的人也不多。《管子小匡》曰:处商必就市井。古代市井中,可谓众生相具足。如,有不当取利者短斤少两以次充好;交易者为拉生意,解决纷争,吆喝与对骂;欺行霸市、偷窃等丑恶现象,累见不鲜,司空见惯;看相、算命,游医,假僧人、假道士,纷纷于此设下治病救人的骗局;市井无赖,亦混迹其间,揩油牟利。市井中负面的东西,给商人带来负面的影响,由市井衍生出如世俗、市侩等之类的贬义性词语,皆具有诋毁性,可管窥出古代农耕文明背景下重农抑商思想,这些,是古人对商人的偏见,甚至是不公正、不合理的评价。
      嫉妒、抱怨与仇恨,却毫不影响人们的从商激情。现在有不少的年轻人,把成功商人当做励志典范。励志是信仰,也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直接决定着人的志向,一旦确立人生方向,在较长时间里是难以逆转的。《道德经》言:大道至简,一以贯之。想做商人,也就得明白道理:诸事,是一理贯通的;经商,不是简单的事情;为人,也不要太复杂。
      “商与士同”的说法,虽有以士之名来抽版补台、抬升地位之嫌,但个人谬断,“商与士同”观点之中,蕴涵三个层面的东西。第一个层面的东西,属昭告吧。昭告着清代商人的真实社会地位。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商人地位显赫,多数人是受尊重的。第二个层面,属悟道吧。清代的该商人,也算是个儒商,从商之中能悟出做人做事一理贯通的道理,乃“商士之术”、“商士之心”。第三个层面,属自律吧。也是追求崇高。为商之人,眼睛不能光紧紧盯住财富,盯住可以创造财富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更须恪守不渝君子般的高尚品德,担当起社会责任。
       中国,是人类史上商业的发源地之一。最早确立商与士结合完美形象的古人,无疑是被誉为“中国市场经济思想鼻祖”的春秋战国商人管仲。管仲,以学者身份留下大量著作,包容百家思想,兼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他在齐国治国实践中,反对向“树木”、“六畜”和人口抽税;反对竭泽而渔破坏资源;实行“统治山海”(今指盐与铁)国家经营政策;推“官妓”,解决社会矛盾,增加国库累积。管仲提倡的“以人为本”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后人,成为中国古人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士大夫最初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是以官职爵位高低而论。春秋战国时,取得官职爵位的途径不一,有世袭、有加封,也有依靠晋升而来。春秋战国时,诸国争雄逐鹿,导致诸国之间战事频繁,社会混乱无序。诸国官场中的士大夫一族异军突起,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格外抢眼。士大夫一族,皆有一定官职和爵位,治国、征战有功,受诸国实际统治者器重,更赢得社会尊重。战国时,掀起一股仰慕士大夫的风尚,并在较短时间内,迅猛抵至繁盛。时代变迁,士大夫成为了模糊的概念。
      古人,对士的要求很是苛刻,甚至是严酷的。士,必须有君子般的修为与节操,更须宽广天地情怀与人文精神。士的概念与定义,也是模糊的。魏正始年间,“竹林七贤”横空出世,士大夫与士大夫精神不再独大,偶像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信仰的天平开始倾斜。“竹林七贤”崇尚老庄、崇尚自然,生性怪异、桀骜不驯,文采出众,留下堪称经典的诗歌、辞赋与文章。民间走出的,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士出现,撼动了士大夫与士大夫精神地位。士不再局限存于官场,更不取决于官阶的高低。人们对士的评定标准反复地拔高,被理想化的士,需尽善尽美、毫无瑕疵。
      古代,社会地位高低贵贱,是有区分的。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所作贡献多少、价值大小,都表现在其社会地位之中。因此,我们应该可以理解社会对成功商人们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做好表率。
      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菜根谭》,对“以我转物”与“以物役我”作了理性思考。实际上,我们辩证地看,商与士是对立统一的。前秦的实际统治者苻坚也是一位富商,由于重用了“盖世奇才”王猛,在他统治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达于鼎盛。王猛临死之前,只要求苻坚给其子二十头牛种田为生。苻坚与王猛,两人也共同演绎了“商与士同”。
      在当下,谈“商与士同”的问题,似乎没多大必要。士,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社会管理体制下,算是超逸的一类。封建体制早已废除多日,似乎不再有社会阶层的分类,似乎也不再有职业的高贵低贱之分。士的提法,早已过时。但是,我们也听闻到,学者们几声哀弱之言,是关于士的。抑或是,他们对士存有某种特殊的情感;抑或是,他们表达了士之精神的心仪与仰慕。有叹曰:士与士之精神,早已荡然无存;亦有感喟:最具士之风范的,还属清末民初之的那些文人,随着他们的纷纷离世,士精神与文风,高飞远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多彩,也要感谢商人们的存在。“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不是一个老土过时的话题。也不应仅仅局限由商人与学者们来探讨。

台湾某资深媒体人,评价白狼们竹联帮时代帮派在台湾政治中的角色:帮派分子像个夜壶一样,政治人物要用的时候,把你拿出来吐个痰,或者撒个尿之类的,不用的时候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