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伪 近日,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你对虚伪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 我说:“有一句谚语说:‘纵火的人喊救火的声音比谁都高。’阁下听说过吗?” 他还是追问我:“我仿佛有一点明白你的意思,但又不确定。你能说的具体形象一点吗?” 我就给他讲了下面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介于可信与不可信之间,大家不要去较真。 打个比方,有这么一个人,我们都很熟悉,但又不能说完全了解他。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谈一谈。 他小时候,看到邻居老爷爷家的枣子成熟了。他很想偷偷摘着吃,但又不想亲自动手,就对自己的弟弟说:“你去偷几个枣子,大人追究起来你只要死不认账就没事,我替你顶着。” 结果事情败露,老爷爷向他父母告状。他马上说:“是弟弟偷的,我没偷。” 弟弟听了他之前的劝告,死活不承认,结果被爸爸妈妈痛打了一顿。 多年之后,他还常常给自己的侄子说:“小孩子就要学好,你爸爸小时候就是因为偷枣子不承认才挨的打。我多次劝他改邪归正,可他依然我行我素。你可不能向他学习啊!” 他读一年级的时候,人很聪明,但就是非常调皮。 有一次,数学老师讲练习题。老师问:“一加一等于几?” 他明明知道答案,却故意拖着很长的音,喊道:“一、一……” 其他同学也跟着喊:“一、一……” 过了一会儿,他又喊道:“二、二……” 大家又跟着他喊:“二、二……” 他觉得很过瘾,大着胆子,又喊道:“三、三……” 很快,又有人跟着喊:“三、三……” 于是,““一、一……”“二、二……”“三、三……”,喧闹声此起彼伏,教室里炸开了锅。 老师很生气,批评道:“你们怎么能这样捣乱呢?” 老师是做过手术的,受不得刺激。老师对他们做过很多次思想工作,可他依旧喜欢带头闹。 终于有一天,数学老师支持不住了,累倒在讲台上。送进医院后不久也没有救活,就这样英年早逝了。 他之后很多年里逢人就说:“那是个好老师,我这一生都很难遇见比他更好的老师,他的死让我很难过。都怪我那些同学,要不是他们上课起哄气老师,这个老师就不会这么早离我们而去了!” 后来,他恋爱了。他和女朋友情投意合,双方父母也支持他们来往。 可惜,他有一个不好的毛病,就是对爱情很不专一。他得知另一个女生的父亲是个大官,马上移情别恋,最终女朋友被他气走了。 后来,他当了老师,给学生讲《孔雀东南飞》时,他一把鼻涕一把泪,说:“同学们,你们要注意,如果这一生遇到了适合自己的人,一定要珍惜,要敢于斗争。我当初就和这首诗中的主人公一样,我后悔自己缺乏斗争的勇气,那么好的一个人没有把握住。封建家长制害死人啊!” 又过了很多年,学校里来了一个年轻人,小伙子这是激情四射的年龄,很想有所作为。刚好,他们在同一个班上课。他对年轻人说:“工作上要相互配合,我是班主任,你是科任老师买我们只有鼎力合才能把工作搞好。” 他年纪大了,计算机技术很差。于是,课件、试题、背书表、成绩表的编写、设计都交给了这个年轻人。他的作业、试卷改不完,也找年轻人帮忙改。他还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请假,年轻人就自然成了代理班主任。 年轻人也任劳任怨,可是年轻人也有自己的烦恼。原来这个班的学生太调皮了,上课还有喝牛奶、吃面包、私自下位的。年轻人就问:“您老能不能帮忙整顿一下,这个班纪律太差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办。” 他轻描淡写地说道:“我上课他们怎么不敢胡来?自己的课自己想办法,你找我有什么用?” 年轻人终究是人不是神,无奈之下辞职了。他逢人便感慨:“多好的小伙子啊,可惜这学校很多人嫉贤妒能,这很不好嘛!要是大家都愿意关心他、帮助他成长,他也许对教育事业还是充满激情的。” 学校过教师节,有人提议把退休老教师接到学校聚一聚,每个人发点红包。他表示反对:“凭什么我们这些在职的教师累死累活没有奖励,单单奖励这些老家伙?他们又没有为国家做贡献了,为什么好处都给了他们?我想不通啊!” 后来,他自己也退休了。一次,在退休教师的聚会中,有人提及教师待遇低的问题。他说:“老哥哥你说的太对了,我们大家的退休金这么多年一分钱没加,这要不得啊!我很早就呼吁要关心退休教师,可惜人微言轻,说了等于没说。” 一个比他年级还要大得多的老教师突然骂道:“你个王八羔子就不要胡说八道,当年我们退休了,你还在教书时,你是怎么骂我们这些老家伙的?你以为我们都不知道吗?” 他哀求道:“老叔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您就不能留点面子吗?” 那个人依旧不依不饶:“你还知道要脸吗?我看,汪精卫在阴间如果听了你的话,他也会说:‘其实我当年也想抗日救国,可惜毛主席和蒋先生不答应。’” 他脸羞得通红,借口上厕所溜之大吉了。从此,在公众场合,大家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