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座谈会暨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4年,在我市商事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全市市场主体新登记126393户,总量突破35万户,平均每天就有345个市场主体登记注册。 2013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工作在我市正式实施。6月1日,由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设立了由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企业登记注册联办窗口,对企业登记涉及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实现了“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三证联办”。高新区管委会率先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先行先试成立了行政审批局,将辖区所有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统一整合,力推商事制度改革。7月初,我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正式运转,废除了市场主体年检验照,企业信用信息及年度报告实现了及时公开。 在整个改革过程中,从实施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企业年检改年报公示开始,到先后推行“先照后证”“三证联办”“监管清单”,再到企业信息公示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以及推行“查处无照”电子流转系统,全市在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措施。 新的商事制度改革在我市落地生根,市场准入条件和创业成本大幅降低,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最大化便利、最优化服务,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投资热情和活力,激活了全民创业的“一池春水”。 据统计,我市2014年新增市场主体12.6万余户,同比增长6.62%。其中,内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新增753户、17715户、106629户、1246户、50户;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已达35.2万余户,比上年末增长17.47%;注册资本(金)总额达1995亿元,比上年底增长35.63%。按全市550万常住人口计算,襄阳平均每16个人中就有一位老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