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虚名浮利可以休矣巴陵 巴陵 网络扬名已经成为很多作家、诗人的奢望,他们在没有成名之前,只能靠勤奋的码字来激励自己,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写的稿子能够在报刊发表,得到微薄的稿酬和读者的共鸣,作为心里安慰和个人自慰。 湖北钟祥市的女诗人余秀华,出生时倒产缺氧造成脑瘫、行动不便。她从1998年开始写作,写了第一首诗《印痕》。2009年开始,她在湖北的多家本土网站论坛发表自己的诗作,至今为止已有2000多首诗作,她的诗歌以质朴滚烫、直击人心为特色,主题多是爱情、亲情、生活感悟等。 最近,余秀华却因为一首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还在网络上蹿红,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从此,余秀华的很多已经发表在网络上的诗歌被挖出来,在网络、报刊晾晒,受到很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很多人还彻夜在网上阅读她的诗作,孜孜不倦。这些还是其次,主要是得到了两项福利,一个是比较实际的,余秀华的诗歌终于可以出版了,并且出版了两本。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摇摇晃晃的人间》,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月光落在左手上》。一个是徒有其名的虚假福利,她在2015年1月28日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这个当选,有些虚情假意和不民主,不是钟祥市的作协会员推荐、选举产生的,还是钟祥市的官方赠予的一个虚衔,因为余秀华有名了,觉得给钟祥市带来了声誉,也正是借此机会宣传钟祥市的好时机,以政府的手段给她挂个虚名,好让钟祥市这个作协也可以服众。其实,这种政府干预的行为,反而引起观众的不满和不舒服,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钟祥市是个县级市,作为一个县级作协副主席,一没有行政级别,二没有工资待遇,对于生活在农村底层的农村妇女余秀华来说,哪怕你给她一块钱,哪也是实惠,而这个作协副主席,对她来说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花,所以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虚名,也许还会给余秀华带来负面的作用和精神上的压力,很多人认为,余秀华是个脑瘫的人,她都可以当作协副主席,钟祥市作协的声誉就会名声扫地。他们就是不知道,脑瘫不是脑残,是运动功能有障碍及姿势有异常而已。还有人单独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标题和字面意思去理解,认为余秀华是写性苦闷的,或者是闷骚型的女人,这就有些以偏概全的毛病了。 虽然余秀华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成名,她写的好的作品却不是这首诗,只是炒作的噱头而已。余秀华的很多作品写得比较浅显易懂,有杜甫之民风。读她的很多诗作,我们读完还可以记得一两句诗。 我想问当今诗坛,又有多少诗人的作品在读者阅读以后让读者记得一两句的呢?这种虚名的福利,我们行政部门不仅仅在余秀华身上表现,在很多情况下已经定型为习惯性操作。某人成名了,给的都是虚的头衔,还不是实惠的实物。对于从事写作的诗人、作家,他们艰难的创作,最缺乏的不只是精神上的奖励,他们更需要的是物质上的奖励,像余秀华这样有写作潜力的作者,我们应该从物质上解决她的一些生活问题,适当给予金钱的补助,解决她贫困的问题,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去写作,写出更好的作品。
(来源 《深圳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