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晚9点20分,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聚焦出租车行业改革:我们不交份子钱》,围绕我市公交总公司出租汽车公司“公车公营”模式特点、运营情况、可持续性以及与传统“挂靠”模式的对比等问题,强力推介襄阳出租车行业改革“公车公营”模式及取得的成效。节目点评:襄阳出租车行业“公车公营”模式先从客观上构建了司机与公司之间的信任基础。进而通过合理分配双方责任义务,让双方利益也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平衡,显然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襄阳虽然是一个小城市,试点改革的出租车数量也不多,但只要它的方法被证明是正确可行的,那么它的价值就应该受到全行业的关注。节目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1月19日至23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记者到我市对出租车“公车公营”模式进行深入采访。期间,央视记者就我市出租车行业“公车公营”改革难点、可持续性等问题,采访了市领导朱慧,并深入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市公交总公司出租汽车公司等单位,对各单位负责人和出租车司机进行了采访。 我市从2013年初始,积极探索“公车公营”经营模式,依托市公交总公司组建国有出租汽车公司,对新增出租车实行“公司化经营、员工制管理、工资式待遇、智能化监控”,创新研发出租车智能监控系统,破解劳资双方利益不平衡、不透明、不信任的难题,新公司彻底实现了经营管理“零挂靠、零承包、零班费、零份子钱”,政府让利于民。通过一年的运营情况来看,公司新增的450辆出租车,实载率达到71%,乘客满意率达到99.8%,平均利润率达到15.5%,缓解了市区“打的难”问题,提高了出租车司机待遇水平,增加了企业的收益,实现乘客、司机和公司“三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