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何肖颖和他寄出的28张汇款单 “快放寒假了?要不要给你汇点钱买车票回新疆?” “春节我不打算回家,准备打工筹集学费。” 这是枣阳男子何肖颖和“女儿”杜鹃的短信。 杜鹃今年21岁,目前在青岛黄海学院读本科。何肖颖今年41岁,是枣阳市刘升镇竹林村人,目前在枣阳第一人民医院从事后勤工作。 何肖颖和杜鹃的“父女”之缘,还得从2008年说起。 这年,何肖颖的一个同事到新疆走亲戚,发现了一个小姑娘——杜鹃。杜鹃的父母也是枣阳人,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建设兵团支援边疆建设,他们育有4个孩子,因家庭贫困无力抚养,杜鹃上小学时,被父母送给当地一户人家。这家人也是一贫如洗,杜鹃学习成绩不错,但高一时被迫辍学打工。 同事把杜鹃的遭遇告诉了何肖颖,何肖颖的心被深深刺痛。和家人商议后,他决定资助这个“小老乡”。 何肖颖很快找到了杜鹃的家庭地址,给她写了一封长长的书信,表明全家人的心愿,鼓励她好好读书,并寄去首笔400元生活费。 2008年8月下旬,何肖颖再次拿出600元,寄给杜鹃当学费。在他的资助下,杜鹃重返课堂。高中三年,何肖颖坚持给杜鹃寄生活费和学费。 2011年,杜鹃高考发挥失常,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由于生活拮据,加之内心愧对“何叔叔的期望”,杜鹃再次萌发了弃学打工的念头。 何肖颖又给杜鹃打电话,鼓励她复读。次日一大早,何肖颖就把复读需要的1500元学费汇了过去。 2012年,杜鹃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青岛黄海学院。当杜鹃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何肖颖后,何肖颖全家高兴了好几天。 2013年国庆节,何肖颖带着儿子去青岛看望素未谋面的杜鹃,这也是他们唯一的一次见面。 杜鹃在学校勤奋好学,生活非常节俭,还做了两份兼职。看着身体瘦弱、衣着朴素的杜鹃,军人出身的何肖颖眼睛湿润了。 离别时,杜鹃说:“何叔叔,大二就有奖学金了,也可以勤工俭学,您以后不要给我寄钱了。” 何肖颖说,杜鹃特别心细,逢年过节都会给他发短信或打电话问候,已经把他当成了爸爸。杜鹃一点点的成长和进步,都牵动着他和家人的心,杜鹃已成为家中一名重要成员,他和妻子也把杜鹃当女儿看。 不知不觉6年过去了,何肖颖先后为杜娟汇款28次,汇款金额达1.57万元,汇款单摞起来有厚厚的一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