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762|回复: 0

[闲谈鄂南] 金玉良缘的九阶段(下)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847

主题

1538

帖子

2090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90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5-2-10 08: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玉良缘的九阶段(下)
童力群
2015年2月10日星期二
八、“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第四十五回写道:“宝钗笑道:‘……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揣度宝钗之语,好像没有“长久住在贾府不走”的打算。
第七十回写道:“宝钗笑道:‘终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众人笑道:‘不要太谦。我们且赏鉴,自然是好的。’因看这一首,《临江仙》道是: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又看底下道: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有的研究者认为,“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宝钗想早点实现“金玉良缘”,早点登上宝二奶奶的宝座。我不以为然。
我想,对宝钗的柳絮词[临江仙]要作两层理解:
第一层是合乎小说的情节,道出了宝钗的苦闷。
当初,母亲带她进京,初始目的就是“备选”。第四回写道:“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为了个“金玉良缘”,拖延了几年。现在要下决心不想宝玉了。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愿上苍保佑——“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第二层是借题发挥,表达不得志的名士的志向。这种借题发挥,宝钗的作品,还有一例。宝钗的“螃蟹咏”,明显的就是借题发挥,表达正直的名士的情绪。
九、“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第五回写道:“【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在前八十回,《石头记》的作者来不及写这一阶段。
后四十回,把这一阶段写成了“掉包计”,写成了“金玉良缘将我骗”。
若按照《石头记》的作者的思路,第八十回后的宝黛钗的爱情、婚姻将如何写呢?许多红学家作了有益的探索。有些专门从事探佚学研究的红学家,还发表了专论。
我想,应是这么一个过程:宝玉奉命出征,充任某将军的“记室”(秘书),长期未归,而前方又打了个败仗,京城谣传宝玉阵亡。黛玉听信了谣传,在大观园的桃树林里(当初与宝玉并读《西厢记》的地方)自缢身亡——“玉带林中挂”。
宝玉在前线侥幸活下来了。待到宝玉回到大观园时,黛玉已逝。宝玉只有与宝钗成亲。婚后,宝玉一方面深深的怀念黛玉,一方面对宝钗感到“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如果一定要我再往前想,我只有继续胡思乱想、胡言乱语下去:
第八十回后,王夫人打算春暖花开时,命宝玉搬出大观园,没料到因清明节时探春出嫁之事,把宝玉搬家的事耽搁了。这时,朝廷下诏,宝玉出征。冯紫英这次应征,任小校。冯紫英为了照顾宝玉,向某年轻将军推荐宝玉当记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