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山 塔 星 夜 拍 星 轨 劲 牛 昨天晚上,我鼓起勇气,把习照《龙山塔星轨》发到了丹江口在线摄影俱乐部。我没想到,今天打开电脑,照片上赫然盖上了个鲜红的【精华】印章! 腊月初二下午,我和谭红跟张文斌老师一起,到百里之外的龙山塔拍星轨。车进入乡间小路后,路又窄、又陡、又弯,岔路很多。我们经常停车问路。我们拿出唐三藏西天取经的精神,一路颠簸,终于在天黑前赶到了龙山塔。 龙山塔是一个六棱台型小塔,魏然屹立在龙巢山主峰上。我们登上顶层,借着暮色,依稀能看到远处的武当山,近处的汉江水。 趁着夕阳余辉未尽,我们赶紧搭架、架机。张老师很快找准了机位,割掉荆棘,架好三脚架,安好相机。谭红也照着张老师的样子很快摆好了。只有我只是看,却按兵不动。张老师问我:“小彭,你怎么不动?”我说:“拍星轨不实用。”他责问我:“那你跑这么远来干什么?”我说:“我是来观摩的,看你们怎么拍。”接着我还找出了一个不知从哪听来的理由:“拍星轨伤机子!”张老师解释说:“只拍一个小时,不会伤机子。” 在张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打开了三脚架,就地架了起来。张老师指出,我那个位置不理想。他帮我在他附近安三脚架。而且,他还教我怎样用指南针找北极星,检查并确认了各项设置。我没想到,拍星轨竟有这么多的技术含量。准备就绪后,我们就只盼着星星快出来! 这时,塔下的老乡李大哥来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原来,龙山镇苏书记得知张老师要来拍星轨,帮助宣传龙山镇,非常高兴,为我们安排好了吃和住。 老乡为我们做了煎野鱼、炒肉丝、炒鸡蛋等几个菜。我们喝着黄酒,吃着香喷喷的农家菜,边吃边聊。我问李大哥:“当年清政府为什么要在这么个偏僻的山野建个塔?”李大哥说:"这个地方是龙的头,建个塔压住龙头,不让他兴风作浪,不让汉江水泛滥成灾。" 酒足饭饱后,我们谢过大哥,接着去拍星轨。我们三人各自拿着快门线,半按——前推——,剩下的事就交给相机去干了。我们这一个小时干什么呢?我拿出瓜子说:“张老师、谭红,我们嗑瓜子。” 天上星光闪闪,周围密林幽幽。学友在侧,垂问星轨生辉之法;良师在前,面授宝塔出彩之道。 一小时后,我们关上快门,相机开始降噪。我们收起家伙,开车前往龙山镇宾馆。白天尚且要问路,何况晚上?我们像盲人一样踏上了归途。 几乎每一个岔路口,我们都要去敲老乡的门,难为情地请求指路。老乡们都像白天一样,耐心地给我们指路。 没有一个老乡,故意指错路。然而,我们还是走错了路,那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把路看清楚。结果,我们得调转车头退回岔路口。乡间小路很窄,倒车调头谈何容易?张老师耐心细致地慢慢微调。他熟练地运用“三把手”,时而飞快地左旋方向盘,时而右旋;时而进一寸,时而退一寸。不知用了多少个回合,总算把车调回了头! 最后,我们终于到达了龙山镇宾馆,住进了安排好的房间。那一刻,我们感到宾至如归! 我们打开相机,结果,我们三人都拍成功了!照片的前面是龙山塔做前景,塔的两侧的山树做陪景;天上,是一圈一圈的星轨,看上去像是银河系的漩涡。所以,现在我把照片命名为《银河星光灿 人间宝塔灵》。但是,我们三人的照片稍有不同,有的稍暗了一点,有的稍亮了一点。 我拿出笔记本,把老师教的记下来。张老师说:“我也要记呀。”说着,他也记了起来。他一边写一边说:“原来我以为光圈设为6.3就可以了,没想到照片偏暗,看来下次要设为5.6。” 天上星星有星轨,地上火车有铁轨。我们汉江集团的摄影爱好者,一开始就遇上良师,就是一开始就走入了正轨。 今后的路还很长,只要有正轨,只要走正轨,我们就会像北斗七星一样,在浩瀚的银河系中灿灿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