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依沙凝 于 2015-2-25 14:12 编辑
下雨的午后,小憩起来,听清新的校园歌 曲〃记忆的雨天,伞下的少年,已经越来越远;发烫的指尖,思念很明显,你是否听得见?‘’有淡淡的伤情,房间的灯发出柔和的光,整个思绪都被浸泡在大学生歌手煽情的回忆里,完全忘了自己是个中年妇女。很感谢这样的生活状态,在日常的烦琐中还能坚持做真实的自己。
喜欢逛书店,即使是匆匆路过一座城市,也会尽量挤出时间去淘几本书或者几张碟。对书的感情早已似亲人,音乐并没有专门的研究,但就是喜欢,并说不出深层次的理由。就像对自己喜欢的人一样,仅仅也是单纯的一份感情,见或者不见,都不再重要。书或碟,我向来是看中就立马豪爽地掏钞票,而衣服却常常要讨价还价,尽显小家子气。
多年过去了,至今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的习惯。读书时,会把钟情的句子认认真真的抄在笔记本上;在静夜里写字,也许还有音乐的陪伴。从年少无知到青春四溢,所有的时光和故事都流淌在默默的想念和高高的飞翔中。这个时候才发现小资并不只是在咖啡馆的深情相对里,保持对生活的热度,内心里就会有你想要的那种情调。
有一段时间,总爱大声朗读于丹的《关于结婚》。特别喜欢那句,"他的气场是否罩得住你,使你产生一种精神上的依赖。‘’这话已经写到我心深处。不管你从前曾经为自己规划过怎样优秀出众的伴侣,当你遇到他的那一刻,所有的标准,条件顿时都化为乌有。想起当年,为已到适婚年龄却还没男友的女同学着急时,一位熟识的男同学轻轻一笑,"你急什么?一物降一物!‘’现在读于丹的文章,才发觉自己当初的幼稚,原来我那聪明的男同学早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没有于丹的睿智,却有些和她一样的爱好,也喜欢文字和音乐。有人告诉我作为一个女人,于丹略显强势,但我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看她的那些行云流水般美妙又不失深刻的人生感悟。一个思维已接近男人,内心却依然柔和清澈的女子,从书香门弟嫁到生活迥异的工人家庭,清楚双方性格的互补,明白自己生命的需求。出门是教授,在家是小女人,能宽容,善和睦,把事业和家庭都打理得有条不紊,就是无比美满幸福的了。
相似风格的文字, 除了于丹,有时我也会看看苏岑,陆琪的心灵鸡汤之类。很少再去看大起大落的故事,能入心的旋律也多柔和,平缓。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安稳感的期盼越来越强烈。口渴的时候,喝杯茶,心烦的时候听听音乐,都会觉得幸福。对生活的奢望再不如年少时那么多,那么高。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也慢慢成了习惯,若哪天没听到对方的声音也会有莫名的担心和失落。相爱和相守早已溶和在一起,无法分辨。梦想还在,静静想一个人的时候,春天的感觉便洋溢在空气里。内心已能保持惯常的平静,外界风雨对的自己的影响几乎忽略不计。学会了和生活开隽永的玩笑,即使很残酷的事情也能以轻松的心态,平和的笔调展示给世界。这既是岁月的礼物,更是磨难的馈赠。
校园歌曲中那个伞下的少年已成为永远,我们的青春年华却一直印刻在心里。那时的思念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听得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多少人又将开始一天的希望,然后于黄昏的时光里慢慢梳理自己的曾经的梦想。明天即要到来,你的样子在匆匆的流水里和高高的白云上,还有那一段绝世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