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665|回复: 1

事不过三乎?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2

1707

主题

3237

帖子

5722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22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2-26 0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事不过三乎?
——虎尘论“网络诗选”之三

【本文关键句提要】即便是本文在“事不过三”的成语中就此打住了,即便是本文在“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成语中宽容它了,它会悔恨交加吗?它会悔过自新吗?本文翘首以待。

有一个成语说:“事不过三”。其意是:指同样的坏事不宜连作三次。语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此语源自春秋战国时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中国人对“三”似乎有一种情结:常用“事不过三”,来警告人不要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再用现代的科学观点来看,“三”是一个稳定的数字,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一般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除了“事不过三”,还有“富不过三代”之说。其实这里的“三”都是虚指,不是指真正的三个,或是三件。“事不过三”是指一个人他所遭遇的好事,或是坏事,不会超越一定的数量,终究它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所以世界才会阴阳协调,和谐统一。

还有一句成语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其意是:指要尽量地宽容和体谅别人,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出自《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针对郑正西这根朽木和臭屎,我在选择要不要继续呵斥和打击它时,我却徘徊在这两个成语之中。“事不过三”,这既是我为人的底线,也是我为文的底线。我也想以本文作为呵斥和打击这根朽木和臭屎的结语,我也想这根朽木和臭屎能通过了我的三篇檄文后,有所醒悟和自新。以至于它不再犯朽了,以至于它不再犯臭了,以至于它不再犯贱了。以至于它不再事而过四,事而过五,甚而过无止境了。

我平生对一个人,从来就没有过如此的讨厌和尖酸刻薄。这个老东西为了一己之痛快,象一条疯狗似的四处咬人。进而发展到了今天众矢之的的程度,可谓渊远流长。佛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机会未到。这个老东西之恶之厌,最擅长的是以年龄上的以老卖老,以歪就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扮演伪文化人的模样,进而扮演伪道德家的模样。对那些不明就里和不明真相的文学爱好者(包括诗歌爱好者)说一些不阴不阳的话,干一些不阴不阳的事。说它具有女性的性别特征,考究起来,又不具有。说它具有男性的性别特征,考究起来,更不具有。一直以来,它以这个平台骄横跋悒。骄横跋悒,也就罢了。还要把手伸向别人的脸上,还要欲脱光别人仅存的那条内裤,以至于还要使劲儿抖抖给别人看。对于这种非人道的下贱作风,我的笔头子决不饶恕。

“得饶人处且饶人”,但还要看这个成语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产生和发生。不是不讲道德,也不是不要道德。还要看这个人的德行,在什么样的界线性的道德范畴内产生和发生。对于“道德”而言:如果被披上伪装道德的狼皮,就不是道德了。从对其大量的被指证的例证中不难看出:这个披着伪装道德的狼皮,戴着伪高尚的帽子,是个什么东西?不是个东西,我才谓之为“朽木”和“臭屎”。如果我前两文宽恕了它,指不定它还会在“网络诗选”平台上继续苟延残喘,兴风作浪。这种打不死,也拧不干的东西,既是一头死猪,也是一条油抹布。即便是本文在“事不过三”的成语中就此打住了,即便是本文在“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成语中宽容它了,它会悔恨交加吗?它会悔过自新吗?本文翘首以待。

0:02 2015-2-25
  




东湖副刊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2

1707

主题

3237

帖子

5722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22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2-26 15: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不用跟帖回复,电话短信和Q信,以及纸条回我,记住哈!谢谢
东湖副刊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