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5日,襄城区欧庙镇两名7岁男孩外出玩耍,不知踪影。孩子家长四处张贴寻人启事,没想到却收到绑匪交钱赎人的短信。正当两家人一筹莫展之时,孩子又在当地被找到了。 既然孩子没被绑架,那么勒索短信从何而来呢?3月3日,记者从襄城检察院获悉,发送勒索短信的山西临汾41岁男子苗某,因涉嫌敲诈勒索被批捕。 寻子启事招来绑匪短信 2月5日下午3时许,襄城区欧庙镇程河村7岁男孩小轩和小军(均为化名)一同到村中玩耍。到了傍晚时分,两人却没有回家吃饭。家长在周边街道和村镇寻找,直到晚7时许,还是不见踪影,于是到派出所报警。 事发后,当地警方以涉嫌拐卖妇女儿童罪立案侦查。小孩家属发动亲朋好友并张贴寻人启事。 欧庙镇召集全镇50个村、2个居委会的干部,发动全镇村民,在每个村的堰塘、枯井、草丛、废弃房屋寻找,依然无果。武汉、襄阳等地的众多热心网友接力转发微信,但一直没有消息。 正当孩子家长心急如焚时,小轩的父亲陈某突然接到一个山西临汾的手机号发来的短信。 “短信说孩子在他手上,让我出6万元去领孩子。”陈某说,随后几天,这个号码疯狂地给他发短信要钱,内容不外乎要钱赎回孩子,如果再不汇钱就撕票之类的信息。陈某一边将情况反映给民警,一边回短信称“正在借钱”,稳住绑匪。 正当两家人为“孩子被绑架”的事操碎了心时,2月11日下午,两个孩子被发现倒在两栋房屋间的墙缝里。令人遗憾的是,小军已没有生命体征,小轩情况十分危急。 虽是假绑匪却是真敲诈 孩子明明被困在村中的墙缝里,有人却趁机敲诈。襄城公安分局民警迅速进行侦查,最终在山西临汾将犯罪嫌疑人苗某抓获。 据苗某供述,2月8日,他在网上看到我市两名男孩失踪的新闻。看到寻人启事上留有电话号码后,就将号码记下。次日中午,他在山西临汾洪洞县明江镇一营业点买了张手机卡,然后给小轩的父亲打电话。 “打了一次没打通,过了几分钟,对方回信息问我有什么事。”苗某说,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追查,他特地办了一张不用登记身份信息的手机卡。看到信息后,他觉得能从失踪孩子的父母身上弄到点钱,于是直接给陈某发了个银行卡号,并谎称孩子在他手上,若要孩子就必须将6万元打到这个卡号上。 小轩的父亲并未相信苗某的话,坚持要先和孩子通话再打钱。一计不成,苗某又心生一计。他不停给陈某发短信,声称如果再不打钱就要灭口。 正当苗某等着陈某打钱时,两个孩子被找到。12日,襄城警方将苗某抓获归案。 遭遇敲诈短信应沉着应对 经过询问,苗某对所做的事供认不讳。3月3日,襄城检察院批准逮捕苗某。 襄城检察院认为,苗某的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四条之规定,涉嫌敲诈勒索罪。 “他用敲诈的方式误导我们找小孩的方向和时间。”小轩的爸爸陈某说,这对他和家人的精神造成了很大伤害。 记者在网上搜索时发现,近年来陌生人利用寻人信息中的联系方式进行敲诈勒索的案件时有发生。2011年2月,河南人丁先生登报寻找4岁的儿子,结果被一名江西女子骗去4万元;2014年10月,甘肃平凉13岁的何某突然失踪,其父母在寻子过程中被人短信索要3万元;2014年5月,一六旬老人到厦门登报寻子,结果被一名女赌棍短信勒索3000元…… “这类犯罪嫌疑人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财产权益,其虚构的恐吓信息更是误导了被害人,社会危害性极大。”襄城检察院检察官万志敏表示,市民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保持理智,及时报警,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