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毕业生纷纷入场求职 记者韩旭摄 昨日,2015“春风行动”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在市人社局举办。213家企业参与的招聘会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求职者多为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且以本地人和本地高校生为主。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部分大学生的求职状态回归理性,唯工资高低和个人喜好选择职业的情况,正渐渐改变。 期望月薪 多在2000元左右 昨日上午9时许,湖北文理学院的鄢姗和同学一起来找工作,她们都是工程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 几圈转下来,两人有点失落。鄢姗说,现场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多,有个合适的却未应聘成功,“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被问及月薪期望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2000块左右。”她说,毕竟是应届生,工资待遇会打折扣。 与往年不同,今年求职学生中,期待月薪少有4000元以上的。记者采访了20多名学生,期望值均在1500元至2500元,只有一人为3000元。多数人觉得自己缺乏经验,毕业两年内可放低薪资要求;还有人认为本地新员工待遇本就不高。 就业地点 留襄成为好选择 前来求职的大学生中,不少是在襄阳上学的外地人,或是在外地上学的襄阳籍学生。是否留襄工作,对他们而言,似乎并不纠结。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罗晓红是荆州人,想进入一家机械行业的公司,从事文职或销售类工作。她说,家人和自己的想法一样,想留在襄阳寻找工作机会。 而去年从华师分校汉口学院毕业后,小黄便回到了家乡襄阳,在本地一家星级酒店实习,虽然月薪才1080元,她仍坚持干了半年。小黄说,因为是襄阳人,更希望在本地工作,“在外漂泊,总归要回家的,不如早点稳定下来。” 职业规划 明晰方向重发展 对于毕业生而言,初入职场难免迷茫。不过也有部分毕业生,已有了清晰的职业规划。 毕业一年的小陈,此前在武汉从事专业对口的计算机工作。今年,他已跑了5场招聘会。小陈说,他早就利用业余时间了解了广告策划、网络编辑等职业,让自己的就业面更宽。准备积累3至5年的经验后,自己创业。 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沙鸿认为,今年的求职者的确更加理性了,一些人提前规划了自己的择业方向,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接受培训,不再一味追求高薪、舒适。不过他也提醒求职者,要注重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前景的结合,学会先就业再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