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南水北调工程只解燃眉之急
2015-03-09 11:170 来源:中国新闻网
随着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正式通水,重点解决了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的缺水问题,京津冀地区也成为南水北调的最大受益地区。
“虽然南水北调工程使京津冀水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但跨行政区划的特点,若非科学谋划而后动,联动协调、使用保护同行,很可能真就是暂解燃眉之急了。”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表示。
葛剑平表示,南水进京缓解首都用水压力,从而为修复、提升城市的生态承载力提供必要的时间与契机。“紧接着的问题便是如何借助这个契机,发挥首都辐射引领作用,进行水生态产业布局。”
“永定、潮白两河水系贯穿京津冀,后者又是两河主要流域,利用此地理与环境水资源特点,大力恢复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构建绿色经济走廊、和谐宜居城市群和生态涵养发展圈,应该是推动京津冀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主旨。同时还以‘沟域经济’、‘美丽乡村’建设为示范引领,建立京津冀生态服务型经济圈。”
葛剑平同时还认为,中央财政应加大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研究设立丹江口水库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受益地区应该以市场价格支付南水使用,以体现丹江口库区生态价值和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
“南水北调的契机,实是京津冀发奋修复环境之时,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后患无穷,恢复亦非朝夕之功可为。人未必胜天,敬自然而有为,当还京津冀一片常在青山、长流绿水。”葛剑平表示。
(来源:人民政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