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日,白鹭湖农场养殖大户聂尚柏正在创办的自动化鸡舍里查看蛋鸡的“饮食”状况。近年来,该场不断整合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为农业示范户和种养业大户做好政策支撑,扶持职工群众发展生产,创办示范项目,带动共同发展。目前黑斑蛙养殖、虾稻共作、葡萄种植、蛋鸡养殖等高效示范项目共带动农户近300余户,年增效益约1000余万元。(通讯员 徐联杰 潜江日报记者 刘军)
潜江新闻网讯 一场春雨的洗礼,大地换上了新绿的衣裳,万物焕发出勃勃的生机,雨后的虾稻共作基地显得格外清新。
白鹭湖农场关山分场职工谌小平一大早就围着虾池忙开了, “去年,我搞虾稻共作赚了不少,今年当然还得搞。”只见,他熟练地清除水面青苔、投入绿肥、整理防逃网等,帮助小龙虾提供充足的光照和丰富的饵料,为逐渐转暖开始育肥打好基础,也为今年的丰收赢得良好的开端。
大力发展虾稻共作,培植特色农业产业,如今,越来越多的农工从中获益,而白鹭湖农场创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脚步也更踏实。
白鹭湖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区位不优,但农场土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农业基础雄厚,发展现代农业潜力巨大。“只有打破因循守旧的观念和传统的种养模式,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按照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标准,谋划农场产业结构调整,才能放大白鹭湖的优势,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白鹭湖农场党委书记冯清尧如是说。
因势利导,白鹭湖农场在继续加大土地集并、农业综合投入和科技推广力度,为现代农业打好基础的同时,围绕特色农产品的种、养、加项目开展农业招商,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农业项目投资已过亿元。湖北贵人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14年亩平纯收入达1.2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观赏锦鲤养殖基地,该公司还与农场10个养殖户签订了观赏鱼套养协议,带动农工发展养殖面积300多亩。湖北海纳白鹭湖农业有限公司在农场建设了绿色生态种植基地和加工项目,2014年推广早晚有机稻两季连作,开展了“虾稻、鳖稻”种养配套模式探索,面积达到1200亩,生产的有机稻米畅销省内外。湖北鹏发投资有限公司在农场租地2000亩,种植美国竹柳,去年已达一个生产周期,开始市场销售,经济效益可观。
一个个特色项目落地白鹭湖,让美丽的湖畔小镇焕发一次次生机。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农场积极扶持有经济条件、有想法、有能力的农工在家门口创业。奔虎青蛙养殖合作社在农场的扶持下,基地不断提档升级,养殖面积达500多亩,已实现黑斑蛙繁育、幼苗出售、饲料生产、精细喂养、市场销售等一条龙,养殖效益逐年提升。景星牧业是农场几位外出务工人员回场创办的一家蛋鸡养殖场。农场在水、电、路等生产条件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14年,养殖规模已达20万只,销售收入达到800万元。
人勤春来早。趁着明媚的春光,白鹭湖冉集分场康苑蔬菜大棚合作社已经加紧完成了200多亩的黄瓜、西红柿、苦瓜等蔬菜苗的种植,为接下来准备利用大棚开展工厂化育秧腾出更多的时间和劳力,促进经济效益一年更比一年好。
过去一年,白鹭湖农场坚持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广。2014年全场虾稻共作面积达到1.3万亩,是潜江集中连片养殖规模最大的区域,亩平效益4000元以上。康苑蔬菜标准化大棚示范面积达到200亩。藕带种植、金藤葡萄种植、网箱养鳝等高效种养模式得到大面积推广,示范带动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该场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去年,农场水产公司与长江水科所合作,利用现代农业项目资金建设了省级水产良种繁育中心,成立了潜江市长丰鲢良种场,成为江汉平原最大的黄颡鱼、长丰鲢、黄鳝人工孵化苗及四大家鱼鱼苗生产供应基地。2014年,生产的长丰鲢等名特优鱼苗远销湖南、江西、广东等20多省市,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在基地、项目、能人的带动下,农场特色农业板块不断壮大,从业人员达到全场总人数的30%以上。先后建成了以虾稻共作、观赏鱼养殖、黑斑蛙繁育驯养等为主的特色种养基地11个,以龙信公司、海纳白鹭湖农业有限公司、丰谷香米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0家,农业人均收入达到1.36万元,现代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格局基本形成。
春天孕育希望,眺望着广袤的土地,冯清尧自信满满地说道:“2015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农场改革,努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工增收上取得新成效,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实现新进展,为农工增收、农业增效、农场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潜江日报记者 成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