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泪(八) 参观武钢 “农家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这个口号在当年喊得特别响!1958年,大炼钢铁后,造枪造炮需要铁,在湖北省,炼出了“武钢”。那天,一个我们不认识的专署领导,带着郧阳中学、郧阳财校、郧阳医校和郧阳师范红卫兵代表到武汉参观。我是三十多名代表中的一员。火车,从丹江火车站启动后直到汉口火车站。专等我们的大客车,到汉阳就跨上长江大桥。过了长江大桥,在桥头下车后导游带我们越阶而上登上了黄鹤楼,放眼望去,汉口、汉阳及桥上桥下的长江之水尽收眼底,在长汉大桥上,也看到了一串串的红卫兵队伍!参观武钢,武钢位置在哪儿?山里的娃儿们都是一沓糊涂!专车把我们送到厂门口,进到厂区后,一拨儿一拨儿的人挨序行进,看到炼钢的现场,听了专家的讲叙,心中蹦出了钢火!眼中滚出了热泪!中国有了钢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五星红旗下的中国人有英明的领袖,定要傲立在地球!站稳无产阶级立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我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啊! 返回的火车上 那天下午,领导带着我们这些学生代表要返回郧阳城。在汉口火车站,当时虽然站台小,但“红卫兵”的红旗却在那里滚动的飘。“红卫兵”队伍人多,“红卫兵”的旗帜多,旗帜上面的标记有四川的、重庆的、黑龙江的、广州的、上海的、北京的……五湖四海的初、高、大学的学生,那鲜艳的“红卫兵”袖头虽大小有别,但格式一折,我们虽然都从汉口上火车,但方向路线、目的地,按说应该不同。我们按序登上汉口——襄阳——老河口——丹江的火车。哎呀!车上人多涌挤,连个站脚的地点儿都没有,除带着“红卫兵”袖头的学生外,其他乘客廖廖无几!我用拐杖支撑站在过道上,右旁靠车窗的一个“红卫兵”大姐看到了,立即起身为我让坐。我掉下眼泪了!是“学潮”的涌动,还是“师姐”的助人之举? “停课闹革命” “停课闹革命”的钟声,当年从北京、上海敲响后,革命大串连的声势也轰然奏起。郧阳师范校院里,上课、下课、早晚自习,没有了规律,各种各样的大字报贴满墙、铺满地。原来只是风声,现在是实战。我从两百多里外来求学,“停课”!向谁学?学什么?我们几个“爱学习”的同学,去搬语文老师周寿光,去搬数学老师黄典碧,他们“二老”上语、数课倒是来了,但学生没几个,“课”无法上,只能就我们提出书中的疑难问题作指导。知道学潮蜂涌,但“闹革命”,倒底“闹”什么革命,真有点儿人心慌慌,那就只能随波逆流了,随波泪流了! 革命大串联 几百“红卫兵”学生都去“革命大串联”了,校园内空空如也!那天晚上,校革命委员会主任吴西刚推开我们寝室的门,见我们四个男生、三个女生在灯光下聊天。吴校长说:同学们都串联走了,你们几个为啥还留在学校?我说:我是学生干部,我要串联去了,整个学校只剩老师、没有学生的院子,还叫学校吗?这几个同学非要陪着我……吴校长含笑地说:家贵,响应毛主席号召,那是“最高指示”,串联去吧,听到回校的指示后,可要立即返回学校!校长这样关心,几个女生首先掉泪!第二天早上,我们这支最后出校的“红卫兵”队伍,胸配毛主席像章、怀揣毛主席语录,臂戴“红卫兵”袖头,举着“新郧师红卫兵总部”的旗帜,踏上了革命大串联的路!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串联第一站 这支串联队伍中有郧县谭山的赵银碧,郧西县上津的邓××,郧县柳陂的赵××、均县的董××,丹江工区的胡、苌和我。约定在丹江右岸“老农会”蔡湾公社聚。把我们都惊呆了! “打倒计××、张××”的横幅,横三交四的,“大字报”在“办公室”挂的吊帘人都无法进。办公室主任龚勤先,我们因写“豆腐块”早就认识,在院子内他给我们讲了曾、张,还有计××这几个“造反派”的意见后,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此时,曾、张二人正好来了,对张我不认识,对曾我们曾经有过交住。我们谈出了各自的观点,无法交融!这个印迹终生不会忘却!本想回家看看爹和婶,但却没有。站在“老农会”后山包上,看到了我们二次搬迁到苌湾五组(现在的西城山)的干打垒土瓦房,没有见到二老,我落泪了!我不能把同学们扔下去给二老尽孝心吧!学生串联的当时,只要是“红卫兵”,吃、住都是不要钱的,当晚,我们都吃住在丹江工区。第二天,我们从丹江火车站启程,涌进了革命大串联的热流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