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164|回复: 2

家住匡山下(文/陈训金)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2

1121

主题

5593

帖子

7035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7035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5-3-17 21: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住匡山下
陈训金
人过中年,思乡情更切。除夕夜央视“羊年春晚”雷佳的一曲《记住乡愁》,勾起了我对故乡匡山的深深思念……
                              
(一)
小时候,母亲常带我到老家后山上放牛。只要牛群开始吃草,她就把牛绳往牛背上一搭,或把绳子绕在牛角上,然后就做着她的针线活。每当天边挂着彩虹时,她总是用手指向东边远处隐约看得见山顶庙门的匡山,兴奋地对我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俺这里是一片海,是龙王爷把俺祖人从海上托起来的,龙王变成了这座山,山上那座庙就叫‘龙王庙’,庙里神仙很灵,要是干旱久了,田地里庄稼缺水,人们去求它,它就下雨;要是雨下得太久了,人们求它,雨就停了。龙王是俺山下老百姓的保护神!”母亲讲的这些神话传说,情节虽不那么生动,但在我幼小心灵里却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或许是血脉相连的缘故吧,这些儿时故事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是的,匡山是我根,我是龙子孙!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我离开农村老家到黄州城里读书、工作,至今快四十个年头了!这些年,我走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也游览过不少国内外的名山大川,可无论走到哪里,真正让我魂牵梦绕的,还是我故乡的匡山!因为我的祖祖辈辈长眠在山下,那里有我斩不断的根系,那里是我血脉相连的老家。
我老家坐落在匡山支脉龙顶寨下陈家垸。龙顶寨虽不算高,但陡峻险要,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著名“高山铺战斗”就发生于此。龙顶寨一山跨两县,小时候放牛,牛在山头,经常是“一口吃两县草”(“脚跨两县,草吃两边”)。山以分水岭为界,西边是蕲春,山脚下的陈隆垸有我陈门宗祠,我的堂兄和侄孙辈们至今仍生活在那里;东边属广济(今武穴市),我在东边山下的老家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村前的那棵古枫树虽然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但春夏季节仍枝繁叶茂,浓荫蔽天。虽说我们陈家垸只有几户人家,可远近闻名,一个小垸子就出了十几个大学生,还有几个博士、硕士呢!
由于两处田搭界、地相连,相互开亲结缘,习俗相通,方言互染,外地人初次见到我老家人,若光听口音很难分辨是哪里人。我算得上是一个恋家乡、重感情的人,经常有蕲春、广济两边老家的乡亲到黄州来找我办些事儿,我总认为人家大老远来找是看得起自己,倍感亲切,在他们的心目中一致认为:我对家乡是有深厚感情的。因此,只要乡亲们有所求,我总是不厌其烦尽力帮忙,力所能及帮助解决。有时间的话,还要邀约两三朋友陪同,热情款待。席间,朋友经常开玩笑问我:“今天来的是你广济老家的同学,明天来的是你蕲春老家的亲戚,你到底是何方人氏?”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家住在匡山下,广济、蕲春都是我的老家!”
说起此事,还有个有趣的故事。那是我在黄冈行署办工作的时候,漆林专员有次曾为我到底是哪里人而与当时的地区外侨办王主任打过赌。漆专员曾在蕲春工作多年,对我老家地理风情很清楚,他作的结论自然令人信服,他说:“训金祖籍是蕲春、生长在广济,两边老家都在匡山下,准确地说算是匡山人!”从此,“匡山”就成了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籍贯也贴上了神圣的标签,我为能生长在匡山而荣幸,更以血管里流淌着圣山子民的血液而自豪!
                                 
(二)
匡山乃今横岗山之古名。据考证,在上古周朝时就有匡国,匡山由此而得名。但圣境匡山,其名几易。唐代匡山与庐山并称为“匡庐”,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鄂东屏嶂”之称。匡山最高峰位于一尖山八卦顶,海拔千余米,背倚大别山脉,面临浩瀚长江,东挨黄梅,北接蕲春,连绵数十里,奇峰峻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宛如龙卧其巅,故名“横岗”。人们也许要问匡山为何改名?据专家考证与史上皇帝有关,宋代因避讳宋太祖赵匡胤而更名为大王山,明末因避战乱又更为太平山,后又定名为横岗山。
匡山圣境,世间绝版。自隋唐开山以来,寺庙林立,景点星罗棋布,处处茂林修竹、郁郁葱葱,云海雾海林海竹海浑然天成,是一处“能看海的地方”。特别是儒、道、佛、天主诸教和融一山,堪称世间绝版。“横岗耸翠”、“东冲积雪”、“白石堆瑶”、“灵山飞渡”、“梅浦清流”、“龙湫夜雨”这六个古时列为“广济十景”的人文景观就分布在匡山一带。匡山胜迹,有故事流传的舍身崖、闻名遐迩的鲍照读书台、斯文流播的沧浪书院、历史悠久的林隐寺、规模宏大的四祖禅院、气势恢宏的真武殿,等等,它们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苍山翠色之间,璀璨迷人!
今日匡山,已成为毗邻省、县(市)宗教活动和旅游观光的名山胜地。匡山现分为大王山、太平山、紫云山、双峰山(一尖、二尖),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横岗山宗教朝圣旅游区、一尖山文化养生旅游区、层峰山漂流动感旅游区、龙门花海风景旅游区、荆梅湖滨水休闲度假区等似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匡山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是养生避暑的好地方!
癸巳冬日,文友邀约,回乡采风,当我再次登上峰顶举目远眺时,一种自豪与敬畏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山因水而灵秀,水因山而深厚。初冬的匡山,晴空万里,层林尽染,秀丽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荆竹、梅川两座水库,波光粼粼,映衬着陡峭的山峰。山顶寺庙道观之间,香客如云,烟雾萦绕,佛钟悠鸣,伫立山顶,神清气爽,飘飘欲仙,颇有“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快慰!
   
(三)
匡山一脉,素出名人。这里诞生了禅宗四祖司马道信、宋代著名军事家余玠、辛亥革命元勋居正、清代戒毒神医杨际泰、民间机智人物肖光际和当代文化名人方掬芬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司马道信、余玠、居正和杨际泰以其出色的成就享誉海内外,被今人称之为“匡山四杰”,“一山四杰,文武医禅”,古往今来,绝无仅有。司马道信是隋唐时期一位富有禅学理论素养的禅门大师。生于蕲州永宁县梅川镇(今武穴市),12岁拜僧璨大师为师,深得僧璨大师赏识,得三祖衣钵后,大宏佛法,广开禅门。他积极主张戒修和禅修相结合,开创了农禅并重的禅风,后传法于五祖弘忍大师,把禅宗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对禅宗的发展和形成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余玠,著名军事家,南宋兵部尚书,精通谋略,治军严厉,善出奇兵,屡建战功。余玠守蜀,他以少胜多抗击蒙古精兵的经典战例被载入了世界军事史册。与李时珍、万密斋、庞安时并称明清“鄂东四大名医”的清代著名医学家杨际泰,结合前贤见解,汇集家传经验和自身临床实践,著有《医学述要》,是一部颇有实用价值的医学全书。武昌起义指挥者之一、辛亥革命元勋居正,是中国当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曾任南京临时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的故乡匡山,自古就与庐山齐名,南匡北庐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因为数易其名,致其面目混淆,许多年来,使它藏在深闺人未识。但这片神奇的土地仍然掩饰不住它独有的灵气,哺育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使得我的故乡不仅有自然山水之灵秀,更兼人文之深厚!作为匡山人,我为我的乡贤而骄傲!
(四)
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匡山其物产之独特、之美妙、之丰饶,也值得大书特书!匡山地区,盛产山药、生姜、甘蔗等特色农产品,尤以获得全国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的“佛手山药”名气最大。“佛手山药”之名,与故乡的历史文化也有极大的渊源。上世纪80年代,武穴名为“广济县”,其名源于“广施佛法,普济众生”的佛家禅语,古时的广济素有“佛国”的美誉。相传出生在广济的禅宗四祖司马道信喜食山药,且广济所出产的山药,堪为绝异,它形似手掌,色如金佛,故得名为“佛手”山药。此山药毛柔如丝,去除皮毛则白嫩光洁,放到水里清洗,滑中带黏,捞出切成段状,丝丝相连,煮熟后黏滑尽去,泥芳尚存,粉而不腻,味美汤鲜。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佛手山药颇有药用价值,能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能降血压、抗肿瘤、缓衰老、延年益寿……在艰难的岁月里,香喷喷的山药面成了故乡山民的一道奢侈菜肴。
每次回到老家,故友亲朋都知道我爱吃佛手山药,便用它做菜、炖汤招待我,让我尽情享用。离开时,他们还要用蛇皮袋子装满几袋放到我的车里。回到黄州,家人把它们分装在纸箱里,用细黄沙覆盖贮存在阳台上,过年的餐桌上顿顿少不了它。离开家乡几十年,我也曾品尝过各种山药菜,我觉得用家乡的佛手山药作食材,由我母亲亲手制作的“山药煮豆泡”最好吃!它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回味无穷。别的地方因气候、土壤不同,就是没有我老家的山药味儿正宗美味!
佛手山药在我家乡的种植史已有300多年了,如今已发展成为武穴市的绿色支柱产业,用它作原料加工成的山药挂面、山药淀粉、山药汤圆在市场上很走俏。当我想起母亲做的山药菜,或又一次享用佛手山药菜品之时,不禁对家乡那其貌不扬的山药肃然起敬,也增添了更多对母亲、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故乡灵山秀水与人文传统的滋养和浸润,使我一直以来热爱文化,学习文化,直至现在,我还奋斗在文化岗位并且成了一名文化工作领导者。能为故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荣耀。现在“匡山——禅宗圣山”已跻身于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行列,如今的匡山,就像一名刚刚揭开神秘面纱的圣女,淡妆初成,袅袅出场,正向世人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绰约丰姿,必将引人瞩目,令人心仪神往!
行笔至此,雷佳《记住乡愁》的歌声又在耳畔回响:“多少年的追寻,多少次的叩问,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是啊,在日新月异的岁月变迁里,不变的是乡情,难忘的是乡愁!于是心有所感,即兴写下《家住匡山下》,以此献给我心中永远圣洁的匡山!(作者系黄冈市文联主席)

只要你不发表敏感和攻击性的文字,我们承诺“即使坚决反对你的意见,但誓死捍卫您说话的权利!”东湖武穴,愿打开一扇武穴连接世界的窗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3

337

主题

1836

帖子

2987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987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5-3-18 21: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桑蚓 于 2015-3-18 22:03 编辑




  • 812b8586jw1eqa834a83kj20m80d6whd.jpg

  • 812b8586jw1eqa7w7h5avj20ku0dw414.jpg

陈主席的家乡情结令人感动!(去年匡山杜鹃节有幸一睹诗人风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35

主题

1873

帖子

219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91

IP属地:广西南宁市

发表于 广西南宁市 2015-3-18 22: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传出生在广济的禅宗四祖司马道信喜食山药,且广济所出产的山药,堪为绝异,它形似手掌,色如金佛,故得名为“佛手”山药...

佛手山药在我家乡的种植史已有300多年了,如今已发展成为武穴市的绿色支柱产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