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露夫妇代女儿签订眼角膜捐献协议 襄阳晚报 记者 张丽文/摄 “想象着女儿的器官,在其他人身上延续,就好像她还活着。”女儿患病生命垂危,悲痛的父母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捐献女儿的器官和遗体,让需要捐赠的家庭得到幸福。昨日上午11时,80后的于露夫妇红着眼睛,在器官捐献申请表上签上各自的名字。 女孩睿睿来到这个世界刚满半岁,却一直饱受病痛折磨。母亲康偲内疚地说,从出生第6天开始,睿睿的皮肤、眼睛发黄,黄疸值严重超标。刚开始,全家人都以为这是正常的新生儿黄疸,没想到,睿睿的黄疸始终不退。去年12月,睿睿在北京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这种病会由于胆道被堵,毒素和胆汁都无法排出,淤积在肝脏中而导致肝脏坏死衰竭。北京的专家告诉夫妇俩,睿睿患的是最严重的胆道闭锁三型,如不进行肝脏移植,可能撑不到1岁,但即使肝脏移植,花费巨额手术费也只能延缓其生命。 于露夫妇都不愿放弃,半年来,他们带孩子奔走在武汉、北京等地的多家医院,花光了积蓄,但女儿的病情仍每况愈下。于露说,妻子多次哭着问医生,为什么孩子会得这种病,但医生表示目前病因不明。最终,妻子萌生了若女儿不幸离世,就为她捐出器官、遗体的想法。一开始,于露强烈反对,但康偲劝他:“我们的女儿饱受病痛折磨,希望她的离开能帮其他的患者少受折磨。女儿的器官活在他人身上,就像她还活在世上一样。”于露痛哭同意。 目前,睿睿除了全身发黄外,肚子也一天天肿大。近几日,她每天的呕吐物里还发现有血丝。医生说,这说明孩子的情况越来越糟,随时可能离开。昨日,于露夫妇将填好的眼角膜捐献志愿者登记表,交到市眼角膜登记采集站工作人员手中。这几天,他们还将联系有关部门,完成其他器官和遗体的捐献手续。据悉,如果睿睿的生理指标符合捐献要求,她将是襄阳最小的角膜、器官、遗体捐献者。 另据襄阳晚报报道 3月16日上午10点多,在位于红光路汽运公司家属院的家里,6个月大的睿睿刚刚睡醒。爸爸于露一边哄她一边哼唱着儿歌。睿睿眼睛大大的,非常可爱,但因患有胆道闭锁,她的脸色看起来发黄,肚子胀得鼓起,有时还流鼻血、呕吐。“医生说孩子的病情在加重。”说起女儿,妈妈康偲难过又无奈。 当天,襄阳爱尔眼科医院角膜捐献登记站的工作人员来到睿睿家,于露夫妇代替女儿签订了眼角膜捐献协议。他们还准备捐献女儿身上的可用器官和遗体。于露说:“这样可以让其他患儿少受点痛苦,也让女儿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得以延续。” 黄疸不退竟是患重病 康偲的手机里保存着女儿从出生到现在的百余张照片。照片上的睿睿胖乎乎的,表情丰富。康偲告诉记者,她是调养了一年多才怀上孩子的。睿睿出生第6天开始出黄疸,满月后,本已消退的黄痘又冒了出来,吃药治疗也不见效。市区一家大医院怀疑睿睿胆先天性发育不良,最终被北京儿研所确诊为胆道闭锁。“腹腔镜手术探查确诊女儿患的是最严重的胆道闭锁三型,唯一的治疗办法是肝移植。但孩子体重偏轻,凝血功能也不太好,不适合进行肝移植。如果不做移植手术,就活不过一周岁。”于露、康偲只好带着女儿回到了襄阳。 农历春节前,睿睿开始流鼻血,肚子变大,青筋明显,还出虚汗。一位北京的专家说这是病情加重的表现。 让别的父母少受些煎熬 在带女儿就医的过程中,康偲看到了许多以前无法想象的场景。“一些孩子患了尿毒症、心脏病,急需移植器官,却没有肾源和可供移植的心脏。在市中心医院住院时,女儿的邻床是个患尿毒症的孩子,只有13岁。都是为人父母,我能感受到他们父母内心的煎熬。”康偲说,“如果女儿实在救不活,我想把她的眼角膜、可用器官和遗体捐献出来,用来挽救他人的生命。” 康偲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和婆婆。婆婆表示尊重她的决定,但丈夫于露非常抵触。“说实在话,不忍心捐,也不愿意想这件事,毕竟孩子还没有走,心理上接受不了。”经过妻子的开导,于露渐渐想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女儿如果实在救不活,不如在最后做点有意义的事,让别的患者和他们的父母少受些罪。” 善良的一家人 睿睿3个月时6公斤,如今6个月了,才7公斤。说起孙女的病情,睿睿的奶奶直掉泪。“孩子刚被查出患重病时,我天天以泪洗面。但现在我尽量忍着。婆婆看到我哭会更难过。”康偲说。 就在康偲、于露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年迈的老人走了出来。“这是我奶奶。”于露告诉记者,他是父母捡来的弃婴,父亲、爷爷相继去世后,奶奶与他一起生活。四世同堂,一家人主要靠于露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计。 虽然与家中的长辈没有血缘关系,虽然经济拮据,于露的一家却充满着浓浓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