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839|回复: 0

非实名手机卡成信息诈骗源头 专家呼吁加强监管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12

2820

主题

7280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3040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2015-3-18 20: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手机实名制形同虚设,楚天快报记者探访襄阳多个代售点发现,移动、联通的电话卡想办就能办,不需要任何身份信息。

昨日,此事经楚天快报报道后,引起广大市民、网友的关注。警方介绍,非实名制手机卡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以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实施通讯信息诈骗、组织违法犯罪活动。

专家建议,非实名制手机卡屡禁不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运营商监管,除此之外,相关行业也要加强自律。

经销商:为争抢客户卖“黑卡”

昨日,不少网友给楚天快报官方微博、微信留言,发表对此事的看法。

网友“高山流水”说,非实名制手机卡让犯罪分子有机可趁,危害社会。网友“星月童话”称,手机卡随意办,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为何手机实名制仍未执行到位?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通讯店业主告诉记者,随着通讯市场普及度提升,新用户变得越来越少,这意味着新开卡用户越来越少,挖掘市场越来越难。“为了争夺用户,我们肯定不愿意看到顾客因为‘实名制’这个原因流失,只有自己想办法留住用户。”

王先生经营通讯店已有8年,他表示,“无名卡”确实有利润,但并不多,这样做不仅伤害了用户,也伤害了自身,扰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和行业信用度。

警方:不实名登记存安全隐患

“实名制推行最大的难点就是黑市和黑卡。”王先生说,小偷偷盗的和市民丢失的身份证,流入小贩们手中后,容易产生非实名卡,而这些非实名卡往往是产生恶意欠费、“黑号”诈骗、作案的源头。

根据公安部统计,2011年、2012年、2013年全国通讯信息诈骗分别发案10万起、17万起、30万起,年均增长70%以上。2014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40余万起,群众损失107亿元。其中,在2013年通讯信息诈骗发案中,使用网络改号电话作案的占90%以上。

对此,襄州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田永福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非实名手机卡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以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实施通讯信息诈骗、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等。

而且,利用电话“黑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成本低,追查困难,不仅防控有难度,也加大了打击犯罪、破案的阻力,增加了防范和打击的成本。

湖北法正大律师事务所罗红伟律师表示,销售非实名手机卡是违法违规的一种,相关规定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推行手机实名制能更好地防范短信欺诈、手机诈骗等,保障通信安全,也能让用户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专家:实现实名制还需堵漏洞

原市社科联副主席、社会学教授陈新剑介绍,信息社会中,手机具有包括支付手段在内的功能,个人信息最主要是通过手机卡号和身份证号这两个号码来承载。推行手机实名制是随着通讯市场发展,规范经营行为的一种很好的举措,也是正在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有利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维护用户的基本权益。

陈新剑认为,非实名制手机卡屡禁不止,市场管理不到位,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是主要原因,不仅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相关行业也要加强自律,用户也莫要贪图一时之便,忽视了信息安全。

当务之急,是对已有法规进行细化和完善,尤其是在手机卡销售网络中,加强对运营商的监管,呼吁积极倡导实名制的同时,全民共同努力堵住手机实名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同时,专门的法律法规必须及时跟进,防止公民的个人隐私可能面临的泄露风险,只有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才能为手机实名制的顺利推行打好基础。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