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江新闻网讯 逆势而上,艰难爬坡,这正是过去一年招商引资工作的生动写照。刷新潜江速度的好彩头一期建设已基本完工,正在安装调试设备,试生产中;高新技术产业破冰寻得发展机遇;第五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第三届曹禺文化周期间,成功签约项目83个……
2014年,通过不断发掘招商项目、搜寻投资信息、推进项目建设,全市在建招商项目125个,协议引资额443.08亿元,到位资金120.2亿元,同比增加20%,有力推动了我市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谈到“爬坡”经验,市招商局局长吴熙垚说,创新方法是关键!在招商中,我市围绕 “5+3”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开展专业化产业招商,全年分别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专题产业招商推介会近10场,成功对接项目20余个;全年组织小分队招商活动40余批次,足迹遍布北京、天津、广东等50多个省市地区,有效推进了好彩头食品生产基地、利维高三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进程;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或人脉资源优势,由18个市直相关部门负责组建的异地潜江商会,全年提供招商信息50余条,成功对接了台湾现代高科技农业园、云洲商贸城购物广场、湖北浙江总商会产业园等项目10余个。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逐步形成,投资环境和宏观政策发生了新变化,中央、省实施严格管控土地政策,为适应新常态,确保招商项目顺利落户,我市统筹协调优质招商资源,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层次和效益。
招商中,食品产业园、华中家具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充分发挥了自身聚集优势,吸引了一批企业入园。中小企业孵化园,更将潜力大、后劲足的优质小项目统筹协调入驻,激发了园区活力。
“飞地经济”这一词汇也成为2014年招商的关键字。我市积极培养各区镇协调协同机制,对无地或少地的镇处通过利益分享将招商项目向土地相对充足或产业相对集中的镇处集聚:三产业类项目向园林、泰丰等靠拢;食品、高新技术类项目入驻杨市工业园;化工类项目向潜江经济开发区、盐化工业园汇聚。
同时,我市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以促进产业升级、打造完备产业链为目的,最大限度组合使用土地、人力等资源,配套完善供电、供水、供气、物流等基础设施,将招商资源倾斜分配到优势产业或优质项目上,发挥产业链的整体合力和叠加效应。大力推进食品产业园潜江物流大市场、华中家具产业园五极创业园等项目进程。
环境建设历来是招商引资的重头戏,在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的理念下,我市掀起了打造全省最优发展环境的高潮。“招商队伍是潜江经济发展的急先锋、窗口形象,我们自上而下开展了‘擦亮窗口形象’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对外招商引资的凝聚力。”吴熙垚介绍,我市在招商中主动提供“保姆式”服务,坚持推行重大项目市领导挂帅、专班服务;在建项目调度通报;签约项目跟踪督办制度。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强化“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等制度。
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我市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服务、引导优势产业及龙头企业加大技改扩规及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增资扩股及技术合作力度,协助企业做好技术改造和产能扩规,通过深挖自身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龙头企业进档提质。
截至目前,已全力推进兵器集团与仙桥化学合作、晋煤集团煤油盐结合循环经济产业园、中石化无机化工产业基地、华山水产甲壳素深加工等重点项目进程。
“一切围绕招商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如今,在我市已然形成了全员招商的浓厚氛围。新一年招商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将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优质招商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招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沟通机制,更大力度谋招商、引项目、促发展。”吴熙垚说。(潜江日报记者 李伟 通讯员 李雪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