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已经闭幕的全国“两会”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所有话题中,房地产更是焦点中的焦点。 稳定住房消费、城镇化、保障房建设、土地改革、营改增等都是今年“两会”与地产界相关的主要内容。记者发现,《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再出现原来经常见到的“调控”的字眼,而是改成了“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房地产的政策是利好。其实只要不提调控,不打压就是一种利好。”也有人认为,“两会”传递出的声音,从“调控抑制”变成了“支持促进”,从表述方式的变化可以看出政府对稳定、刺激市场和行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政府行政手段正在逐步退出,地产行业开始趋于完全市场化运行。 基于这样的政策导向,有媒体称,这次报告“成为近10年来,对房地产行业最温和的政策表述。”这些表述使得市场人士的信心大增。更有不少人觉得:楼市的利好要来了。有观点甚至认为:“两会”结束之际便是楼市春暖花开之时。 受之前央行降准、降息的影响,再有“两会”发出的种种楼市有益信号,楼市向好的势头已经开始显现。有统计机构数据显示,一周前,北京全市商品住宅累计成交1033套,成交量已连续3周超千套,成交套数环比上涨12%。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楼市还将集中入市,预计到3月底,北京房地产市场供需双方将逐步加速放量步伐。 受此利好消息影响的还有上海。今年一季度,上海楼盘项目中有接近6成在3月份集中推出。随着市场回暖,开发商普遍看好楼市,未来一段时间内45%的开发商会有涨价计划,47%的开发商则表示会根据政策变化和市场走势对房价进行调整。 3月15日,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在回答《金融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住房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中国政府要做的就是要为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提供住房保障。房地产有其自身的规律,中国有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情况各异,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分城施策”。 对此,我市一家地产开发企业相关负责人分析,作为一个城市较为重大的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发展、多产业带动、促进就业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因地施策”摆脱了“一刀切”式的调控思路,针对区域市场之间的差异,采取不同的调控手段。 “‘两会’提升了楼市信心。对比过去3年,房地产业正在迎来一个相对看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在这个环境下,相信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指日可待。”对于“两会”过后的新乡楼市,地产开发企业认为,从目前来看,楼市回暖是大势所趋,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库存压力将得以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