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硚口区简易社区,有个成立了7年的盲人合唱团,成员都是年过七旬的盲人。他们曾经只会唱几首老歌,如今会唱125首新歌。唱歌给予他们拥抱生活的力量,还让他们多次登上广播电台,拥有了自己的粉丝。
弱视退休教师义务教学
“我希望人们了解这个盲人合唱团,知道他们积极乐观的故事。”合唱团的老师、伴奏兼指挥家熊自昌今年80岁,是武汉第一职业教育中心退休教师。他天生弱视,一直戴着1200度的眼镜,但他爱唱歌,是武汉高校老年合唱团的成员。
2003年,老伴中风瘫痪在床,病情反复发作,熊爹爹很苦闷压抑。为了舒缓情绪,他每周邀请朋友来家里唱歌,自己弹琴伴奏,老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2008年4月初,一位来唱歌的朋友对熊爹爹说,汉西一路简易社区有十几位盲人也爱唱歌,渴望有人教新歌。不久,盲人婆婆杨玉德打来电话:“我们有14个爱唱歌的伙伴,但只会唱《东方红》等几首老歌,您能教我们新歌吗?但我们交不了很多学费。”没过几天,熊爹爹来到杨婆婆家中,看到几个盲人正拿着话筒唱歌,虽然跑调,却笑得很开心。“面对生活的刁难,他们和我用同样的方式来乐观面对,我觉得我们就是一家人。”当天,熊爹爹就决定和他们成立“牵手”合唱团,承诺每周至少义务教学2次。
摸着盲文抄歌谱
练歌时间选在下午。每次授课时,熊爹爹早上5点就得起床,做好家务,安顿好老伴,再乘坐公交车赶往简易社区。
熊爹爹教大家的歌,大多选自歌曲杂志,北京奥运会举办时,唱《奥运北京》;中央推进反腐,就唱《为官谣》,五四青年节唱《莫把青春错消磨》。有时,合唱团还会自己谱曲填词。
盲人合唱团学歌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学歌前,熊爹爹先讲解曲谱,学过盲文的成员用盲文记录,没学过盲文的成员,就将熊爹爹的声音录下来,回家反复播听模仿。67岁的吴恒珍婆婆说:“每天做梦都在背谱、背词,生活有了寄托,不再觉得累。”7年来,合唱团共学会演唱125首新歌。
合唱团里也陆续有人搬走、有人生病,如今长期参加活动的只有7人了。成员曾担心地问:“熊老师,如果人越来越少,你还会教我们吗?”熊爹爹说:“哪怕只剩下两个人,我还是会来。”
电波传声鼓舞听众
“我们是快活人,歌声唱出好心情,困难再多也难不倒我,生活过得很开心……”昨日中午,在杨玉德婆婆家中,合唱团又唱起了这首自己填词作曲的歌(如图)。
合唱团里有几对夫妻档,79岁的刘唯和76岁的杨玉德是一对。他俩以前与儿孙没什么话题聊,但通过唱歌,夫妻俩越来越时髦。不久前,杨玉德当着孙女的面唱起了《小苹果》,孙女大吃一惊地说:“你真是快活奶奶。”杨玉德自豪地说:“这么简单的歌算啥,我听两遍就会了。”如今,杨玉德已经成了孙女的点歌台。
77岁的喻启旺和73岁的夏伯也是夫妻档。他们也曾为家庭琐事争吵,加入合唱团后,夫妻俩觉得:“一点儿小事有啥好吵的,还不如唱唱歌开心。”如今,夏婆婆唱歌,喻爹爹拉二胡伴奏,妇唱夫随。
合唱团成员喜欢收听广播电台的老年节目,有些节目可以自己打电话过去表演唱歌。一次,合唱团鼓起勇气打通了热线,意外的是,他们的歌声赢得了不少听众喜爱。渐渐地,合唱团受到越来越多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邀请,也有了一批粉丝,有的要求邮寄录音光盘,有的打来电话谈心。去年,一位孝感王先生特意打来电话:“我是你们的老听众,得知你们都是盲人时,我深受鼓舞,这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