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黄石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吴刚带队深入大冶市茗山乡采访。 上冯村游人如织 在龙凤山庄游客争相体验印子粑制作 游客在大冶市保安镇沼山村赏桃花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 黄石日报(记者 悟高)“我来拍一张”,这不是一幅普通的墙绘,而是省旅游局为乡村游“锦上添花”的首个试点项目。
20日,尽管大冶市保安镇沼山村刘通湾春雨迷蒙,但一幅幅张贴在乡村老屋墙上的风景墙绘,不光为赏花的游客带来一份意外的惊喜,也为这里正在举行的第二届桃花旅游节“景”上添花。
最是一年春好处,乡村旅游正当时!
风景这边独好
这是一幅绝美的乡村图画!
早春的大冶市刘仁八镇八角亭村, 远山,烟雾缭绕;路边,香花扑面;村庄,绿林掩映……
18日上午,我们走进龙凤集团生态农业园。龙凤集团全称为大冶市龙凤山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原名大冶刘仁八镇富农合作社,又名龙凤山庄,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短短6年多时间,“一山一畈”的龙凤山庄变成企业集团,下辖18个子公司、400多名员工,年游客20多万人次,年收入8千多万元,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赢”。
龙凤集团“三赢”奥秘何在?该集团副总经理翁泽芳告诉我们:“这,得益于蓬勃发展的乡村游,得益于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
如今,龙凤集团正在筹备大冶市果蔬园艺博览会,打造中小学生的实践基地,创办黄石办事处,全力推介乡村游。
大冶市是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推进“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建设美丽大冶”的战略部署中,正处在一个爬坡换挡时期。
回到自己熟悉的土地上,重新打量眼前的山山水水,大冶市推出了生态山水游、工业修学游、历史文化游和乡村休闲游“四大”旅游板块。
乡村游严格来讲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消费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
而翁泽芳所说的“乡村游”,实际上是放大的乡村旅游,包含了上述“四大”旅游板块。据了解,大冶乡村游始于20世纪90年代,算是“摸着市场过河”。以去年旅游业为例,当年大冶旅游以九古奇村上冯村、茗山乡村园博园及龙凤集团生态度假区三大旅游项目为引爆点,年旅游接待游客2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0亿元,其中乡村游占了大头。
如今,大冶的乡村游可谓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什么乡村园博会、桃花旅游节、首届樱花节…… 仅保安镇就月月有节会,如四月桃花节、五月社戏节、六月采桃节、七月荷花节……
“出门能务工、掩门能看景、开门农家乐”,在大冶市茗山乡座谈会上,该乡党委书记李莉这样评价乡村游的魅力。
去年黄石首届园博会就在茗山乡举办。许多到过现场的人至今记得,那震撼的万亩花海、壮观的人流车流、热闹的农家餐馆……
借助“一花一会”,会场周边10个村的4000多村民直接受益。仅杨桥村就有480人在家门口的玫瑰园上班,年纯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算起乡村游的好处,大冶市刘仁八镇宣传部长龚文书神采飞扬。他说:“乡村游改变了群众观念、带动了农民增收,展示了城市形象。”
过去,大冶人对发展旅游业笑称为“是个美丽笑话”。但活生生的现实,让人刮目相看,原来“大冶是可以美丽的”。
21日、22日,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我们在“九古奇村”上冯村上冯湾看到,这里游人如织,一个个游兴盎然。
步行在古道台阶上,来自武汉的自驾游游客刘仁波操着浓重汉腔说:“只听说大冶矿石多,哪里想到还有这么好的风景萨(音)。”上冯村村干部冯声优告诉我们:“要是晴天或者节假日,那游客更多得不得了。”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冶的乡村游还激活了社会资本、推动了创业创新、促进了新村建设、引领了绿色转型……
大冶民间资本雄厚,年银行存款余额200多亿元。近年来,大冶许多民营企业家“上山下乡、转身进城”,建设生态、兴业旅游、投资文化等。
曹洪俊,曾是一名矿老板。2011年其经营的矿山作为“五小”企业被关停。很快,曹洪俊创办了鑫东生态养殖园,搞起了生态农业休闲体验游,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大箕铺老板曹祥金先后投入千万元支持家乡建设花园式的新农村;灵乡老板吴国胜投资2亿元建设梅红山庄度假酒店、古战场、南天门……
如今,大冶约有三分之一的生态农业企业都是当地矿老板转型后创办的。
乡村旅游新看点
清晨,薄雾笼山,傍晚,炊烟绕村;村头,古树苍翠,村尾,木桥独卧;小溪边,棒槌声声,小巷里,欢笑阵阵。
这是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吗?不,这里是真实的大冶保安镇沼山村刘通湾。
20日,虽不是周末,也不是晴空万里,但仍有不少游客踩着湿漉漉的乡土,兴致勃勃地来此赏桃花、品美食……保安镇党委办公室的胡文平告诉我们,刚刚启幕的黄石·大冶第二届桃花节,就引来周边5万多名游客。
大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青铜文化和古鄂文化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开发前景广阔。
我们细数其乡村游资源优势,大冶有国家级名片9个,水域风景15处,地文、生物、气候景观24处,遗址文化宗教景观19处,红色旅游景点4处,民俗文化10余种。
这些乡村游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大冶市委市政府投入了朴素的情怀,民间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在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冶发展乡村游“五大”看点,在我们“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战略进程中,颇具启示意义:
——政府主导,规划先行是重要前提。大冶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政府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导地位,多次邀请知名旅游规划设计团队考察旅游资源,科学编制整体与相关配套旅游规划。
大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表明:目前大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茗山乡旅游发展规划》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准备评审。《庐尚境旅游区总体规划》、《九古奇村旅游控制规划》和《南部五乡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实施中;《刘仁八镇旅游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中。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是根本保障。在去年4月武汉举行的生态项目招商会现场,大冶成功签订生态项目29个,总投资130多亿元,其中涉旅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20亿元。
紧接着,还地桥镇枫叶情生态园、湖北万达宣传营销、少林寺下院法华寺等旅游建设项目的签订,深圳侨建、广西博途、中部创投、武汉三特索道等知名企业来大冶考察。
去年大冶旅游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其中,在建旅游项目2个,续建项目2个,完成项目3个。
——创新机制,投资融资是强大动力。 从2012年起,大冶年财政列支1000万元设立旅游发展奖励基金。对新评定为国家级、省级示旅游范点、星级农家乐、景区景点、精品线路、旅游商标进行重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仅入春以来,大冶就有394个体老板投入资金2亿元,绿化荒山2.19万亩。
“九古”奇村上冯湾最初由湖北兴冶矿业有限公司出资20万元,编制了村容村貌规划,又出资600万元,修复古民居,改造进湾公路,新建水塘、文化娱乐中心及绿化广场。
——宣传推介,灵活多样是有效途径。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旅游摄影大赛,参加华中旅游博览会,推出乡村游精品线路,策划旅游节庆活动等,为乡村游“高调”造势。
仅去年9月举行的黄石首届园博会,吸引游客超过103万人,旅游总收入3.5亿元,提升城市品位和整体形象,带动了生态发展、致富农民。
——建立机制、培训人才是重要内容。通过举行“乡村园博生态富民”高峰论坛,组织实施“景区创A”、“宾馆创星”、“旅行社创A”、“员工创优”等系列活动。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训旅行社、星级酒店、农家乐等企业管理人员数百人。面向社会招聘大学本科学历旅游专业管理人员5名。
火热背后的冷思考
雨润人勤,绿色清新。
因为21日是周末,天气预告也是大晴天。大冶金湖街道办事处上冯村上冯湾村民万琳早早起床,准备进村游客的蔬菜、食品等。现在,她家的农家乐一次性可以招待二三百人。
自从出了名,上冯湾的古道、古沟渠、古祠、古井、古庙、古碑、古宅、古树、古碾等“九古”奇观令游客流连忘返、赞美有余。
我们沿着小石径,穿密林,登山顶,举目四望,四周青山万木葱笼,门口水塘清澈如镜。
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还清醒地看到,大冶乡村游火热背后还有许多不足。总体来说是“星星多、月亮少,珍珠多、项链少”,气候还小、名气不大,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化程度不高。
景区景点普遍存在“低、小、散”等现象,交通不便利、设施不完善、商贸不配套,服务水平低、接待能力弱。
以游客接待为例,大冶300多家农家乐,其中高星级农家乐仅21家。一到旅游旺节或节假日,保安镇沼山村刘通湾的游客接待就“气喘呼呼”,农家乐“吃不消”,停车场“慌了神”。
乡村文化是乡村游的生命力。或许是挖掘不够、推介不够,婺源式的“书乡”、“茶乡”、“山乡”、“水乡”,我们在大冶还找不到,甚至还没听说。
2006年起,乡村游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因为乡村游不光可以使农民“经营山水创大业”的愿望成为现实,更能让农民变成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供给者、农业资源和资本的经营者。
大冶没有全国性的名川名山,但是万亩玫瑰、杨桥碧波、阿胖渔村、雷山风光……这些新名称、新词汇不乏乡村游的潜质。
那么,大冶怎么样发展“叫得响”的乡村游?我们认为,大冶乡村游发展既需要外部支持,更需要内在动力;既需要“燃料”,更需要“引擎”;既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
乡村游的最大特点是民办、民投、民受益。因为就业少、获利不多,农民参与度不高,政府就应该有所作为。建议对村民自主开发的景点予以补助、以旅游资源入股分红、参与农特产品经营、提供景区公益岗位等途径,鼓励农民共建,增加农民收益,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机制。
要实现差异性发展,开发好乡村旅游产品。通过整合资源,打捆包装,实现产品差异化,少走些弯路,少些重复建设,走出一条集种、养、加、游、购、娱为一体的多层发展之路。
茗山乡的万亩玫瑰是亚洲第二大种植基地,其公司化生产的精油是高科技产品,茗山的乡村游模式可模仿不可复制。
宝岛台湾的乡村游有何乐趣?游客可以挽起裤卷,在农田里插秧;上山采茶,体验制茶过程;坐上牛车,感受农村交通。
生态是根本,文化是灵魂。要善于利用乡村的“老气”和“土气”,整理发掘、传承保护大冶独特的民俗文化、古建筑文化、冶商文化、楹联文化、民艺文化,让这些民间艺术重新登台亮相,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刘仁八镇以红色文化为媒,打造“红色文化一条街”、“千亩休闲观光农业园”、“戏子山红色体验园”、“老子道家文化园”等乡村游项目是一种很好的探索。
如今的乡村游不再是简单的农家乐,而是一、三产业高度融合的新产业模式,大冶要搭上乡村游快车,还要引进先进的资本和人才,加强市场推广,建立自己的推广、销售渠道。
当我们完成这次记者走基层之旅时,大冶创建省级旅游强市,“绿满铜都”的行动号角愈发响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个仙、这个龙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每个个体!
相关链接
大冶乡村游风味特产产品:
劲酒系列,石开青铜器系列,地质博物馆孔雀石系列,真有味休闲食品系列,黄金湖鱼面、风干鱼系列,龙凤山黑五类系列,刘小红汉绣、王分忠布雕、玫瑰花精油系列等饮品食品,工艺品、纪念品、保健品的旅游商品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