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施工现场发现多座柱础 记者陈洋波摄 昨日,有市民反映,在樊城一工地发现一些年代久远的柱础、青石板、瓦片、陶器等文化遗存,可施工方却将这些遗存连同渣土运往鱼梁洲修筑河堤。 昨日下午,记者在梯子口、马道口片区施工现场看到,挖土机已挖出深约3米的坑道,泥土中还混杂着柱础、青石板。在一辆大货车上,记者同样看到被当做渣土的青石板。为何不对这些遗存进行保护?司机刘师傅说,施工方没要求保护,他们只管将这些物件当做渣土运往鱼梁洲。 柱础俗称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施工工人反映,半小时前,两名老人在工地捡走了一块刻着“福”字的柱础,他们推测柱础应是明代的物件。记者随渣土车在鱼梁洲河堤又发现多块青石板、柱础。一市民称,他在河堤上拾到了10多块疑似明代的碎瓷片。 据了解,樊城自建城以来,由于汉江河道的改变以及洪水的泛滥,地平面逐渐抬高,据推测这些被发现的历史物件年代多为明清时期物品。樊城区文化体育旅游局长陈仁杰闻讯后,要求施工方对施工现场进行保护,并立即赶往鱼梁洲河堤,将多块青石板运往鱼梁洲仓库保管。陈仁杰说,这些历史物件虽不是珍贵文物,但见证了樊城的历史变迁。九街十八巷项目规划了历史风貌区,这些历史物件将会在风貌区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