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735|回复: 1

想不到大名鼎鼎的陈世美竟然是丹江口的老乡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30

主题

412

帖子

485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85

IP属地:广东省东莞市

发表于 广东省东莞市 2015-4-2 18: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不到大名鼎鼎的陈世美竟然是丹江口的老乡.......
                                     2015-04-02 五龙湾养生度假


丹江口五龙湾养生度假

      一出经典戏曲《铡美案》,让陈世美臭名昭著,成为忘恩负义、抛妻弃子的负心汉的代名词。那么,历史上是否确有陈世美其人?宋代的包青天怎么能“穿越”到清代铡了陈世美呢?自1980年代以来,专家对此进行了考证,普遍认为陈世美是被冤枉的,陈世美原是一个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体察民情的清官。

  传统戏曲中的陈世美,自报家门是“湖广均州人氏”。而古代把湖北湖南称为湖广行省的,只有明代和清初。而宋代则把省级区划称为“路”。湖北系荆湖北路,湖南曰荆湖南路。既然陈世美自称是湖广人氏,也就肯定其所处的年代在明清之际,而不可能是包公生活的宋代。让人疑惑的是,明清时期的陈世美怎么会被宋朝的包公铡了呢?几百年来,《铡美案》虽然在国人中家喻户晓,让陈世美臭名昭著,但据有关专家搜集的大量素材来看,《铡美案》实乃戏曲舞台上的一桩历史冤案。



  让人饶有兴趣的是,原湖北均县(今丹江口市)一地至今还有“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俗语。据丹江口市童德伦老人历经数十年考证认为:陈世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的原型叫陈年谷,号熟美,均州人氏,清初进士。《均州志·进士篇》记载:“顺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陈年谷,官贵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参政。”《湖北历史人物辞典》亦所载:陈世美,清代官员。原名年谷,又名熟美,均州(今丹江口市)人,出身于仕官之家。清初游学北京,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进士。初任河北某地知县,后因得康熙赏识,升为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

  当地民间传说和1992年在丹江口市发现的有关陈熟美的碑文记载均表明,陈熟美是一个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体察民情的清官。



  陈熟美为官时,多有同乡同学来投,谋取官职,他多次接待,并劝以刻苦攻读而求仕进。后因来投者日多,难于应付,乃嘱总管家一律谢绝。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同窗胡梦蝶,昔日与他进京赴考时,曾以钱财相助。胡梦蝶也携另一同窗仇梦麟欲找陈熟美求得一官半职,遭总管家回绝后,顿生报复之心。

  怨恨而归的胡梦蝶与仇梦麟走到河南南阳,正遇上当地上演曲剧《琵琶记》。二人看到戏中所演正是忘恩负义之事,于是计上心来,请戏班子按自己的意愿,把《琵琶记》的情节加以改造,把戏中忘恩负义的男主人公换成了他们怨恨的陈熟美(陈世美),女主人公则换成秦香莲,编造了一出他们认为赛过《琵琶记》的新戏,据传即后来的《赛琵琶》,又名《秦香莲抱琵琶》。

  戏的内容差不多,只是把名字换了一下,还把陈世美说成了驸马。改编后的《琵琶记》在河南、陕西、湖北一带不断传演,还真引起了观众的同情和共鸣。据说,陈熟美为此气得含冤而死。

  后来此戏又演变成让宋朝的包青天铡了这位清代的陈世美,让故事演义为发生在宋代,戏名也曰《铡美案》。


  据传,清朝有一个戏班子演《秦香莲抱琵琶》,看戏的人格外多,他们嫌戏文太短了,唱不到半天,不肯散去。掌班的没办法,刚好在后台遇见唱《陈州放粮》的“包公”尚未下装,便灵机一动,推着他至前台接着往下唱。“包公”乐道:“我在宋朝,陈世美在清朝,相隔几百年,咋能同台唱戏?”掌班的说:“陈世美是驸马爷,谁敢杀他?只有你‘包黑子’铁面无私可以把他铡了,给老百姓出出气,就算煞戏了。”于是黑脸包公只得重新整衣,带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一班人马上场了。唱到他将陈世美一铡,台下欢呼起来。从那以后,那小戏《秦香莲抱琵琶》就变成大戏《铡美案》了。

  但均州城从来不演《铡美案》。相传清末一河南剧团到均州演出此戏时,陈的一个后人看了,气得当场吐血,陈熟美第八代孙还组织家族众人,当场砸了该剧团衣箱,并殴打演员,死伤数人,演出被迫停止。

  至于秦香莲,她的生活原型真名叫秦馨莲,是陈熟美的第二个妻子。夫妻相敬如宾,根本没有戏曲中所编的那些情节。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的秦家楼村,就是秦馨莲的家乡,但受戏曲《铡美案》的影响,乡亲们很少有人知道秦馨莲的名字,他们只知道秦香莲。



  自1980年以来,湖北省民间文艺研究会全面开展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李效时搜集整理写成的《陈世美真冤枉》一文发表在1981年出版的《湖北民间故事传说集》上,香港学者谭达先看到此文后,在香港《文汇报》副刊发表书评,突出地介绍了这篇为陈世美喊冤的作品。随后当地文馆员李征康也将搜集到的有关陈世美的传说,发表在1986年第一期《民间文学》上,1988年由原丹江口市豫剧团演员李现远业余创作的剧本《陈世美喊冤》,被四川省广元市豫剧团搬上舞台,引起轰动。从此,关于陈世美的冤情便在海内外传播开来,引起越来越多的民间文艺学者和有关部门的研究和重视。就连百家讲坛著名讲师纪连海也为其喊冤,引起广泛关注。

(图文来源:互联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3

主题

7030

帖子

7624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24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 2015-4-4 21:56: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世美是均州人这个早就知道,铡美案系陈世美同乡报复所编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