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9
少校
汤汤汉水接沧浪 大楚沔阳唱渔歌
 
- 积分
- 1061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口碑绝佳的《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关于吃的生活史,将饮食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文化传承跃然呈现。当观众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闪闪发亮、馒头冒着热气、拉面摔打得脆响、驮着黄馍馍的人笑得淳朴……垂涎三尺的同时不免激动得想落一点泪去。而当蒸菜的场景也在众多美食中闪现时,撩动了太多人舌头上的味蕾,流出的不止是口水,温润的不止是眼眶,还有心田沁出美滋滋在回味。
近年来,随着仙桃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文化兴趣日增,沔阳三蒸菜肴品种由少到多、由单调到丰富,烹调技艺由零碎到系统、由粗糙到精致,创新菜式不断推出,衍生的相关产业也得到壮大和发展。与此同时,以美食文化带动仙桃旅游,以美食文化带动产业经济发展的理念正在逐步增强。蒸菜的品质
“服务员,再给我们上一份回锅蒸豆角。这个菜好下饭!”这是记者近日在农家小院听到的一句对白。食客所说的这道回锅蒸豆角亦是勤劳节俭的仙桃人在日常生活中对沔阳三蒸的创新。
一般仙桃家庭待客都要强调“三蒸九扣”十大碗,宴请结束后,往往餐桌上的菜都会吃不完。继续放进蒸笼蒸又显得太繁琐,于是直接将蒸菜蒸肉混合在一起,放到炒锅里加热。没想到,这样的结合让蒸菜的美味更加与众不同了,蔬菜的清香和五花肉的肉脂混合,小火慢煎中米粉结出微黄的锅巴,出锅之前撒上一把葱花,淋上香醋,一道回锅蒸菜就是这么简单,却也出奇好吃,更是下饭佳品。
传统沔阳三蒸吸引食客的是浓郁的田野气息和鲜明的乡村特色。时至今日,沔阳三蒸的创新不外乎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从单纯“蒸”的传统烹饪方法到借鉴其它菜系流派的煎、炒等技法;二是从只采用野生粗养的家禽肉类等为原料到采用山珍海味等高档食品为材料;三是由过去外形古朴、花色简单到追求今天的色、香、味、形俱佳,这说明沔阳三蒸在不断地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民间菜品只是粗糙的生活加工,而作为酒店业的高端餐饮则在精雕细琢中不断研发新菜品。
由此看来,一招鲜,吃遍天,真不是传说。招牌菜的无穷魅力来了巨大的品牌效益。
“我们如今要做的,便是从仙桃做到全国去,做出响当当的招牌菜来。”面对沔阳三蒸的大好发展势头,中国烹饪大师、仙桃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会长、仙桃市沔阳三蒸协会会长李和鸣满腔热血也心怀期待:“我们一直在改良,争取创出更多好的菜品。”
“无蒸不成宴”,沔阳三蒸兼容并蓄的改良,成就着沔阳三蒸革命的又一次辉煌。
蒸菜味美,除了价格适中,“它的魅力在于能适应每一个地区,渗透能力和感染力让它适合国人的口味。”李和鸣介绍,“毕竟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了,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后,沔阳三蒸逐步把最精华的部分提炼出来了。”融合与创新
近年来,外来餐饮的“入侵”,打破了我市原有单一的餐饮市场,全国各地饮食相互包容的格局渐渐形成,这一改变对我市的传统饮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就此,李和鸣认为,饮食结构的变化代表了城市的发展,总体上看,餐饮市场大融合是一个趋势,文化的交流融合是饮食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推进文化的发展,餐饮业和地方菜系文化的进步也是一个融合与创新的过程。
仙桃如今已是流动人口众多的城市,因为市场需求的导向,餐饮企业融合各地不同的口味、原材料与技艺方法,使饮食文化和菜系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融合与创新首先需要遵循文化根基,菜系文化不是流行文化,不能单凭一两道流行的新菜肴、几种新鲜的吃法和环境的翻新,就简单地得出菜系文化体系创新的结论。”李和鸣表示,菜品的创新需要在挖掘和继承历史文化特征和地方风格的基础上,按照菜系发展要求,加以改良和提升,不是简单地开发,要使地方菜系文化底蕴更厚重、文化得到升华。在此基础上,融合创新要兼顾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两重性,有文化代表性,也要有市场推广性,得到人们接受和认可。“所以,我们现在要强调沔阳三蒸背后的文化价值,这样才能深层次地挖掘它的内涵,塑造品牌。”
在此基础上,沔阳三蒸的衍生品牌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以沔阳三蒸米粉、沔城藕、红庙萝卜、张沟鳝鱼等品牌为首的民营企业也在探索中寻找着两者的结合点,通过融合与创新达到新高度。
任何一种食物的好吃与否,食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沔阳三蒸的食材,也许只有地道的江汉平原农作物才是配料佳品。美食文化力量
仙桃历来不缺少文化底蕴。
仙桃原名沔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1500多年的建制史,南北朝为沔阳郡,隋唐为复州,宋元为沔阳府,明清为沔阳州。
目前,仙桃拥有一大批世界级、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底蕴深厚。其中,雕花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雕花剪纸、荆州花鼓戏、麦秆剪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雕花剪纸、荆州花鼓戏、渔鼓皮影、沔阳民歌、沔阳渔鼓、沔阳道情、沔阳善书、沔阳三蒸、仙桃麦秆画、仙桃贝雕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76项。
究竟什么样的文化能代表仙桃?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走入民众的生活?如何以非物质文化带动旅游,带动经济发展?2011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沔阳三蒸契合了种种因素,被空前重视起来。“民以食为天。美食文化是旅游产业链中的六大要素之一,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仙桃旅游经济,要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让饮食文化助推旅游经济发展。我们要用美景吸引游客,用美食打动游客。”市外事侨务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4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13.45亿元,接待游客198.96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0.1%。(仙桃周刊记者周方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