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695|回复: 0

“不让呻吟从牙缝里出来”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
精华
162

1707

主题

3237

帖子

5722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22
QQ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5-4-7 22: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让呻吟从牙缝里出来”
——虎尘评诗人车延高的新诗作《忍》


【本文关键句提要】我希望那些仍然停留在跟潮和起哄的诗歌爱好者们能通过本文的路径,停下脚步,睁大眼睛,认真而又细心地去揣摩车延高的诗品魅力和人格魅力,“不让呻吟从牙缝里出来”。



空空的,
只剩下一张病床躺在那里,
像在数时间,
也像在检讨一阵阵发作的疼。
走对奶奶其实是解脱,
比吗啡来的彻底。
肝癌没有因为她老就放过对她的折磨,
疼痛,像人间留给她的最后一项任务,
用一排排牙咬她,没停过。
骨瘦如柴,让眼睛看清什么是轻,
把生活对她的亏欠,一辈子劳苦,
显出来。
算是交代,该给出的都用尽了。
弥留是最后一段时光,
痛苦的表情掩不住,
可她想藏住疼。
能感觉她一直用牙咬着,
不让呻吟从牙缝里出来,
怕我们听了难过。


清明节,已然过去了两天。长休假中,人们在雨纷纷的季节里深深怀念逝者。怀念逝者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可谓琳琅满目,争奇斗妍。诗歌,作为一种表达和表现感情的最重要,又是最便捷的文本方式,便凸显出来了。它优越的特征,给诉求者提供了广阔的表达和表现的想象空间。在清明节,肯定是写逝者。写逝者的目的,肯定是抒发生者的追思和哀伤。而写到追思和哀伤时,大多数的诗歌作品,又常只限于过于简单性的抒情。

车延高这首题名为《忍》的作品,却通过奶奶生前与病魔抗争的纪实性回忆,把一个生命对死亡的态度,把一个老人对病痛的情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它每句象一个个蒙太奇分镜头一样,纪实而又写真性地呈现在我眼前。没有忸怩作态的矫情,也没有敷衍塞责的夸张。让我读后,感觉到亲切和感人。诗中的“奶奶”形象,岂止只是作者的“奶奶”,而是人间普遍性意义上的亲人形象。“奶奶”形象,会让我想起我的父亲我的母亲在病塌中的形象。

“空空的/只剩下一张病床躺在那里”,让我读后忽然会想起我的母亲。“骨瘦如柴/让眼睛看清什么是轻”,让我读后突然会想起我的父亲。“疼痛/像人间留给她的最后一项任务”,在“用一排排牙咬她/没停过”的时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也和“奶奶”一样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先后离去。生命,说它坚强,也坚强。说它脆弱,也脆弱。坚强,体现在生时,与命运抗争与人生中的逆境抗争。脆弱,体现在病痛时,无能力与病魔抗争,无能力与死亡抗争。

人既有生,就会有死。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但是,生养你的父母,养育你的亲人是断然不会让父母和亲人离去的。他们(父母和亲人)“奶奶”“把生活对她的亏欠/一辈子劳苦/显出来/算是交代/该给出的都用尽了”,而“弥留是最后一段时光/痛苦的表情掩不住”。为什么“掩不住”?是因为“她想藏住疼”。“藏住疼”,别看仅有三个字,在这三个字中,“奶奶”(包括父母和亲人)一生的艰难和困苦,勤劳和坚强,会通过“藏”字隐匿起来。

隐匿起来的目的为了什么?为了让亲人们看到她健康的一面,健美的一面,好强的一面,乐观的一面,不致于让亲人为她而伤心和伤痛。作为孝子的,作为孝孙的,作为长大后成为诗人作家的,作为长大后成为官员的车延高,在面对亲人,面对“奶奶”时,他又会怎样做呢?他只“能感觉她一直用牙咬着/不让呻吟从牙缝里出来/怕我们听了难过”。“奶奶”,在离去之前的种种情状,作为孙子的车延高,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一个孙子,做到了这样,不能仅仅只用“难能可贵”一词就可以打发掉。其中的孝道,孝德,孝谦,孝廉,尽可窥见一斑。车延高的诗品和人品,也可窥见一斑。一个已然成就了功名的人,仍然执着于小家碧玉的诗歌写作,并通过诗歌写作,传送人性正能量,传达人间正能量,传递生命正能量,传承孝道正能量。他的这种高贵的精神,不是一切功成名就之人可以做到的。这首诗歌不长,也不刁钻。不长,但是短中能见其深情之长,不刁钻中,却能见其诗艺之玄妙。整首诗,以“车延高式的汉语性诗歌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

所谓“车延高式的汉语性诗歌的表现手法”,我定义为:指车延高将汉语性语法和汉语性拟人性和象征性的手法融会贯通地作为表达和表现诗歌的一种创作方法。车延高的诗歌特点,很明显地融会贯通地融合了和融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中国古典文学(包括古典诗词)中的精华。不仅是在这首诗中有所呈现,而且在其著名的诗歌集《车延高自选集》中俯拾皆是。什么是风格?我曾经说过:风格的特征就是坚持性(或者说是可坚持性),就是持续性(或者说是可持续性),就是完整性(或者说是可完整性)。

没有始终如一的对自己认可的艺术性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审美性的理想和追求,就不能够形成风格,就不能够叫做风格。支离破碎的不叫做风格,一地鸡毛的不叫做风格。车延高的诗歌具备了和具有了这种风格性的特征。能够具备了和具有了这种风格性的特征,是作者经过了无数个白天和黑夜,打磨而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人非议车延高的诗歌,很不正常。非议的人,大多数未躬下身来认真阅读其诗。作壁上观,人人都会,傻子都会。而要说出个道道来,便是学问了。

写诗算不算是学问?当然是学问。不然唐诗宋词,怎么会养那么多的中国式文人?是学问,就有玄机和玄妙在里面。诗歌,是最能体现其玄机和玄妙的文本。古禅诗有云:“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这样的禅机句,在车延高的诗歌作品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我希望那些仍然停留在跟潮和起哄的诗歌爱好者们能通过本文的路径,停下脚步,睁大眼睛,认真而又细心地去揣摩车延高的诗品魅力和人格魅力,“不让呻吟从牙缝里出来”。

17:13 2015-4-7



东湖副刊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