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是最好的缅怀
新中国成立后,贾春英辞去一切职务,回到潘涛故里,在筠山脚下一间农舍里独守清贫,将潘涛唯一的孩子扶养成人。
1984年3月,带着对丈夫的怀念,贾春英平静走完传奇一生。生前,她坚持不要个人待遇、不要国家抚恤,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在她房间的一个箱子里,珍藏着潘涛生前用过的一把刺刀和一个枪套,以及那封已经泛黄的家书。亲人小心展开,捧读,泪流满面。
2006年起,潘涛的孙子潘平开始寻访爷爷奶奶的革命足迹,使潘涛、贾春英的传奇一生得以展露在世人面前。
2012年12月29日,纪念贾春英、潘涛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高度评价贾春英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女性。
2014年8月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追授潘涛为革命烈士。
梨花风起,柳丝拂面,又是一年清明。
4月5日,潘平在暴雨中祭奠奶奶贾春英。他告诉记者,他从小由奶奶抚养,听着红色故事长大。挖掘爷爷奶奶的精神,目的是为了传承他们的精神和高尚人格。他表示,传承是最好的缅怀。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先烈们可歌可泣的不朽功绩,追寻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忠诚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调校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找准我们的人生坐标。
自革命战争以来,我市先后有30余万名烈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无名烈士,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流传。
网友木子惠熹: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以忘我忘家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网友百年旧屋:从抗战英雄家书来了解抗日英雄们真实的一面,在保家卫国血洒战场背后,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着儿女情长,是什么让他们放弃了自己的这些儿女情长,毅然舍弃性命,奋勇杀敌?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灵魂所在。让我们缅怀英烈,继承英烈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