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
“微信、微博、微电影,即便微小,也是一束束蓬蓬勃勃的思想之火,点亮人民警察的忠诚之路,2015警察故事,请让我们—一为你讲述”,今天上午10时30分,全国公安民警微信、微博、微电影大赛(以下简称“三微”大赛)颁奖仪式在公安部机关报告厅举行。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夏崇源,公安部党委成员、部长助理王俭,以及公安部政治部副主任王亚茹、宣传局局长刘家伟、人民网副总裁、副总编辑罗华等领导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得优秀组织奖单位颁奖。 “三微”大赛颁奖仪式以“2015 讲述警察故事”为主题,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通过民警讲述、视频介绍、嘉宾采访、现场连线等形式,挖掘获奖作品背后的故事,聚焦凡人小事,折射普通民警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职业情怀,充分展示了2014年公安工作亮点,展示了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新尝试、新实践,开启了活跃警营生活的新领域、新起点。
据了解,整个“三微”大赛活动历时240余天,10余万名公安民警参与,创作微信、微博作品2万余条,微电影作品4000余部,经过全国各地层层选拔推荐,入围微博作品1400余条,微信作品600余条,入围微电影作品400余部,公安部宣传局经过组织评委初评、复评和评奖三个环节,分别评出获奖微信、微博一、二、三等奖分别为10、20、30名,微电影一、二、三等奖分别为10、20、40名,此外,分别评出微电影单项奖7个,大赛优秀组织奖12个。
1
| 微电影一等奖:湖北省大冶市禁毒委员会出品的《毒果》 [保存到相册] |
由湖北省大冶市禁毒委员会出品的《毒果》,是以该局禁毒大队真实禁毒案例和女缉毒民警张燕妮为原型打造,由禁毒大队教导员陈清编剧改编的缉毒故事,从4000余部微电影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微电影一等奖。
据了解,此次“三微”大赛是公安机关利用新媒体新形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次成功探索和有益尝试,旨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公安民警的牺牲奉献精神,展示公安民警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打牢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民警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建功立业。
【背后的故事】
1
| 《毒果》剧照 [保存到相册] |
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称的大冶位于湖北中部,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与此相伴随的是毒品犯罪问题也日益猖獗。
据禁毒大队负责人介绍,禁毒大队成功打掉了一个又一个贩毒团伙,然而,“我们的心情却始终非常复杂。因为每个覆灭的犯罪团伙背后都牵扯着大量青少年吸毒现象,更让人担忧的是,他们都是出于好奇、炫耀、攀比等心理走上了吸食毒品之路,很多的幸福家庭由此而支离破碎。”因此,禁毒大队一直想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将毒品的毒害性宣传到位。
以该禁毒大队缉毒女英雄张燕妮为原型打造的微电影《毒果》,在全国公安民警微信、微博、微电影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这部微电影的创作主要由禁毒大队负责人领先,他讲述了《毒果》的创作历程。
想法诞生
据了解,大冶的禁毒工作一直是打防并举,在严打毒品犯罪的同时,禁毒大队开展各种类型的禁毒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毒品的危害,进而远离毒品,健康生活。
大队负责人说,他们从最初的刷标语、拉横幅、贴漫画、做展牌、发图册等传统宣传方式做起,后来邀请大冶的知名人士拍摄禁毒公益广告在公共娱乐场所播出,这些宣传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大冶禁毒大队也紧跟时代的步伐。
大队积极借助大冶市公安局的“平安大冶”“大冶公安”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以及官网、本地论坛开展各种形式的禁毒宣传,也取得不错的成效,网友也积极通过网络举报各种吸毒贩毒违法犯罪的线索。
但是,在宣传过程中,工作人员总结经验,总觉得无论是传播的力度和广度都有待加强,于是产生了拍摄一部反映大冶禁毒工作的微电影的想法,但是一考虑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面对繁重的工作,一开始便放弃了这种想法。
2014年6月底,大队接到公安部下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我奉献•我快乐”公安民警微信、微博、微电影大赛的通知后,禁毒大队负责人再次泛起拍摄微电影的想法。
在分管禁毒工作的公安局党委委员朱其勇带领下,禁毒大队向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刘元喜请示,让禁毒大队负责人十分激动的是,刘市长非常支持这项工作,“他要求我牵头成立一个小组,以公安局真实禁毒案例和民警事迹为蓝本,拍摄一部展示公安局禁毒民警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良好形象和执法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微电影,全局各单位全力予以配合。”禁毒大队负责人说,“领导的支持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然而面对从未拍摄过的微电影,那一刻我们真有一种狗咬刺猬——无从下手的感觉。”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作为禁毒民警,我们能以命相博,擒获持枪贩毒的嫌犯,我们难道还完不成一部禁毒微电影的拍摄任务吗?我们坚信,别人能做到的事情,只要我们付出两倍、三倍乃至十倍的努力,我们一定也能完成!”禁毒大队负责人说。
创作过程
首先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剧本的编写。
几年来,大冶市公安局破获了大量的禁毒案件,几乎每个禁毒民警都能讲几段惊险刺激的缉毒故事,但是如何能够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故事、并用电影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并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禁毒大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想法定下来后,禁毒大队负责人白天上班,晚上广泛查阅资料,动用一切关系请教从事影视、宣传工作的专家和朋友,不懂就问,在大的轮廓勾勒出来后,团队确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媒体人陈艺文老师作为导演兼编剧。
在详细听取了禁毒队员的故事后,陈艺文对缉毒民警张燕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是一个武汉伢,家庭条件优越,爱上了当警察,通过考试后,独自一人来到了距家近百公里的大冶成为一名警察。
领导安排她从事户籍窗口工作,但她却坚持要求从事外勤侦查工作,最终如愿成为基层派出所唯一一位从事外勤工作的女刑警。
很快,聪明泼辣的张燕妮展示了她过人的一面,在侦查破案、抓捕逃犯过程中充分发挥女性的优势屡立奇功。
经媒体报道后,一时间“陀枪师姐”、“警营霸王花”的美誉纷至沓来。看到她出色的表现,禁毒大队将其抽调参与办理了多起毒品犯罪案件,她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大队负责人和陈艺文一致决定,以她为原型打造一个女缉毒民警的故事。
确定了剧本的大致结构之后,禁毒大队负责人和陈艺文经常通过网络和电话讨论剧本的细节。有时经常是半夜三更突然来了灵感,陈艺文就给禁毒大队负责人打电话,或者大队负责人有了好的构思就立刻给陈艺文打电话。
两人电话经常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禁毒大队负责人说,为了不影响爱人休息,每次电话来,他就到书房去关上门讨论,有时讨论达成一致时,忍不住大声地叫“好”或笑出声来,随后才又意识到时间已晚,又赶紧压低声音。结果这些举动引起了他爱人的警觉,怀疑他是不是有了“外遇”。为了抓住“小三”,他爱人还秘密在外调查,直到电影正式开机,她见到了陈艺文,并核对了电话号码之后,她才放下心来,这件事情后来成了剧组调侃他和陈艺文的笑话。
经过了近一个月的酝酿与努力,剧本《燕子的秘密》初步成型。随后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先后七易其稿,最终达到了突出公安特色、有艺术感染力、具有时代特征的要求,并最终将微电影的片名定为《毒果》。
影片的开场戏是以大冶公安局破获的2012•11•12特大贩毒案件的真实案例改编。犯罪嫌疑人利用汽车轴承切割封装毒品,并通过物流渠道,采取人货分离的方式把毒品从云南贩运到内地,凸显出犯罪分子的狡猾与案件侦破工作的高难度。剧中因儿子吸毒致家庭一贫如洗,靠捡菜叶度日、只有在过生日才舍得买两个肉包子的一家也确有其人,通过这一情节突显毒品的危害,起教育警世的作用。剧中主要人物小华子自己贩毒,他最疼爱的女儿婷婷却被黑社会老大峰哥引诱吸毒并占有的情节也取材自真实案例,电影通过艺术加工,揭露了毒贩泯灭人性,丧尽天良的本性。
最终通过成功打掉跨国贩毒集团结尾,充分揭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深刻道理。
选角儿
在演员的选择方面,最初,大队负责人的设想是由张燕妮本人出镜,但考虑到一方面张燕妮没有表演经验,另一方面她还要继续在禁毒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最终,他们挑选了陈艺文推荐的湖北警官学院的教师汤凌出演。
两人在演出前有几天的交流,虽然汤凌的演出也很出色,但她还是很遗憾的说:“虽然我尽力了,但是我觉得你的工作远比我的演出更出色,如果能有更充足的时间或者你本人出镜,我想会有更好的效果!”
虽然张燕妮本人没有出镜,但和她同龄的好朋友石锐却踊跃报了名。这位年轻的铁血刑警在被评为全国“最美警察”之后,也成为了大冶地区的名人,此前也拍摄过一则禁毒公益广告。
在得知禁毒大队以张燕妮为原型筹拍禁毒微电影时,石锐主动找到剧组,表示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哪怕是打酱油也行,既是对自己的好朋友表示支持,也是为禁毒宣传尽一份力。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他努力按照导演的要求拍摄了五个场景,遗憾的是,最终成片中剪得只剩下一个短镜头,“让我们确实感到很不好意思。”禁毒大队负责人说。
让禁毒大队负责人感动的是巡警大队的小伙子们。
微电影有很多场景都是在闹市区拍摄,为了维护秩序,巡警的小伙子们都是随叫随到,绝对服从安排,而且一直是笔挺的执勤站岗,虽然他们明确知道摄像机不会对准他们,但他们依然展现着最棒的一面呈现给大家。
拍摄受伤
在拍摄擒获禁毒团伙的镜头时,演员们手里拿的都是真枪。为了保证拍摄效果,导演要求演员快速向前冲。在拍摄列队持枪冲过宾馆楼梯间时,演员们太入戏了,结果一名队员一脚踩空,而后面的队员端着枪就冲上来,枪口直接戳到了胖队员的腰部,当时他就叫了一声。剧组同仁都认为他受伤了,他却说没事,并且继续来回冲刺了六次,直到镜头拍摄完成。事后大家才知道,其实他的腰部当时就已经戳出了血,可他硬是一声不吭地坚持完成了拍摄。让禁毒大队负责人感到遗憾的是,影片的结尾最后从“武戏”改成了“文戏”,这段镜头也无缘和大家见面了。
由于影片是单机位拍摄,一个镜头往往要反复拍上五六次甚至更多,耗时特别长。拍摄期间,巡警大队民警王超的妻子生小孩,他坚持等当天的戏全部拍完,并将巡警队员带回单位之后才赶到医院去。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他把妻子和孩子交给父母照料,自己又赶回片场继续带领特警队员坚持拍戏。禁毒大队参演民警陈育军,和自己生活的岳母长期瘫痪在床,他也从未耽误一场戏的拍摄,最终荧屏上的硬汉形象征服了包括导演在内的所有人。
禁毒大队负责人说,一提到拍电影,刚开始大家都很有兴趣,感觉很好玩。但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细抠,一个场景通常要拍七个多小时,每天晚饭的盒饭都是到八九点才能吃上,为了拍摄特殊场景,剧组更是深夜加班,每天拍戏结束都到晚上十一、二点了。而负责统筹的人员,在拍摄结束后还要和导演、摄像讨论确定第二天的戏份安排,经常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真的让大家感觉到,警察不容易,拍好一部电影其实也很不容易!”禁毒大队负责人说,在这期间,局领导多次到剧组探班慰问,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微电影《毒果》拍摄终于完成了。
成功公映
经过紧张的后期剪辑,《毒果》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在小范围的试映会上,邀请来的本地媒体记者和专家领导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小电影也有大制作“范儿”,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微电影在网上公映之后更是获得了一致好评,“这让我们内心十分高兴。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没想到这部片子在全国的‘三微’大赛中能够获得一等奖,实在是令我们喜出望外。”禁毒大队负责人说,“这次的获奖让我们确信,只要是尽全力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就如同我们的禁毒工作,虽然前路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全情投入,就一定会有天下无毒的那一天。”
http://cul.sohu.com/20150413/n411203326.shtml cul.sohu.com true 搜狐文化 http://cul.sohu.com/20150413/n411203326.shtml report 7371 “微信、微博、微电影,即便微小,也是一束束蓬蓬勃勃的思想之火,点亮人民警察的忠诚之路,2015警察故事,请让我们—一为你讲述”,今天上午10时30分,全国公安民
(责任编辑:孙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