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江新闻网讯(记者 李理)“现在,我市有荆州花鼓戏、潜江民歌、江汉皮影戏、潜江草把龙4个国家非遗文化保护项目,这证明潜江文化底蕴深厚的同时,也说明‘打造文化名市’也初见成效。”市文化旅游局文化干部张汉成谈到潜江取得的文化硕果,自豪不已。
几十年来,张汉成致力于潜江本土文化研究,在美学、绘画、摄影、文艺理论、民俗文化、文艺创作等方面涉猎广泛,造诣颇深。先后在《剧本杂志》《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湖北文化》《文艺指导》等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了百余件各类艺术作品,其撰写的《试论潜江民间皮影的审美特征》等28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多次获国家和省级奖项。
2001年,张汉成在潜江日报发表的《潜江城市文化含量定位之我见》,主要从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进行阐述,首次提出了‘打造历史文化名市’的观点,“2003年后,‘建园林城市、文化名市、经济强市’就写进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纲领,经过一步步发展,以第一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为标志的大型文化活动,把潜江‘文化名市’的招牌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让城市建设有了大的改观,让市民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让潜江的文化名气得到了有效的宣扬。”张汉成说。
近年来,随着曹禺文化周、龙虾节、唱响潜江、舞动潜江、戏迷潜江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不少具有潜江特色的文化品牌,谈到潜江文化的发展,张汉成感到无比欣慰,“这让潜江‘文化名市’的牌子更加名副其实,同时也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据了解,张汉成于2009年晋升为群众文化理论研究方向副研究馆员,是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会员、湖北省民俗文化学会理事。2014年,他还受聘担任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作为我市的一位文化名人,他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名市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目前,我市处于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关键阶段,希望市委、市政府继续高度重视我市文化发展,加大对文化领域的投入,下大力气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上进行改革,加强培养美术、编剧、作曲,以及民俗文化研究、文化理论研究等新一批的专业人才,规范文化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专业水平,激发大家对文化事业的热情和信仰,让我市各文化行业齐头并进。同时,把各项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让所有市民都能同步享有文化权益。”张汉成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潜江的经济越来越强大,城市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各项文化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张汉成满怀憧憬的说:“相信未来潜江作为一个真正的文化名市,在江汉平原、湖北、甚至全国将有更大更好的影响,会进一步推动潜江社会经济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