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0
中士
 
- 积分
- 485
IP属地:广东省东莞市
|
西班牙媒体:南水北调工程缓解北方缺水 水源地遇干旱
2015年04月14日18:56 来源 :人民网-环球时报
据西班牙媒体4月12日报道,南水北调工程在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同时也改变了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
在通往丹江口的公路边上巨大的广告牌赫然歌颂着南水北调工程,其中一个写着“南水北调工程造福整个中华民族。”,另一块则是“确保京津冀人民喝上放心水。”更有富有诗人情怀的“保护运河河水和湛蓝的天”这样的标语。而与公路上的繁华之景相比,水库渔港的景象则略显萧条。在岸边辛苦劳作的便是刘女士,她正在清理刚刚捕鱼用的网。“以前我们一天可以捕50公斤的鱼,但现在连5公斤都捕不到。之前我们会把抓住的小鱼养肥催大,但去年四月份政府禁止我们这样做,因为这样会污染水质。”刘女士无奈地说道。
刘女士在破旧的船上居住并劳作。岸边停靠着二十多艘货船,但其中大部分都废弃了,甚至在去年作为餐厅专用的船也被弃用了。“政府去年五月份将这艘船关闭了,理由是那些剩下来的食物会污染水质。而之前村子一共有40多户人家,可现在也只剩下10户了。”刘女士的丈夫说道。
三年前这对夫妇不得不离开自己的住房,搬到了水库附近。在他们船不远处可以看到被一堆砖头围起来的庄稼,边上是之前保留下来的用来灌溉庄稼的输水管道。这里原来就是县港村,曾经居住着3000位村民,然而2011年八月的时候这个村庄就已经人去村空了。
“这项工程改变了这周围的捕鱼业和农业环境。”58岁的刘女士如是说道。湖北丹江口地区大约34万的渔民因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生活。
南水北调工程将中国四大条主要河流连到一起,包括: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并每年从南向北输送4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来减轻像北京这样的华北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该工程的年输水量超过了泰晤士河。有三条分支,分别是: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三段总长为4350千米。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有世界21%的人口,但却只拥有世界7%的可用水量。首都居民的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120m,远低于联合国“水资源绝对稀缺”的起始线(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500m)。在北京这样的人口超过2200万的超大型城市中,这种情况可以与也门的萨那,这个干旱城市里因缺水饱受折磨的人们所面临的情况相提并论。
在这项宏伟的工程中,1万多名工人需要挖掘长达1400千米的总干渠来连接丹江口和北京的河道。为满足工程需要,水库正常水位将从现在的162米升到176米,并建立直达河道的错综复杂的渡槽结构来连接交错的河流,淹没面积将逐渐扩大。这项南水北调工程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水利循环系统,在去年12月南方的水资源已供应到北京。工程的官方目标是将95亿m的水输送到北方,供约1亿北方人用水。
以前居住在丹江口县港村的村民各自搬迁到了附近的河南等地。在采访中,一位村民对记者说道,“我们很高兴国家领导人能够喝上放心水。”也有村民感慨:“现在的土地种植面积减少了,去年我们甚至还面临了干旱问题,之前我们都是可以直接用水库的水灌溉庄稼的。”
2012年湖北当地政府对这次南水北调导致的居民搬迁的总结是“一个奇迹”。而丹江口水库附近最后所剩的那些渔民们在自己的小渔船上盘算着还能在水库周围生活多久。“村子里的年轻人都离开了,他们在外面更容易找工作。”刘女士的丈夫说道。
在宏伟的工程背后,成千上万的移民为华北城市人民能够喝上放心水默默地做出着贡献。他们离开故土,这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不谙世事的儿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京津冀和华北几个城市陆续喝上了丹江水,但浩渺的丹江水淹没了移民祖辈的坟茔和生活的家园,在碧水之下,是几十万移民永远的乡愁。(万翌新)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