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9岁的夏鹏,是一名普通的会计,作为一名普通的80后,他却有着一个特殊的爱好----收藏古旧书籍,年份从清代至民国、建国后,内容涉及老课本、史料、地图、期刊等。从淘到的第一本老书到现在拥有三五百本古旧书籍的藏量,夏鹏告诉记者,淘书已经成为他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爱书之人,取之有道。
记者了解到,作为古玩家族中的一员,古书同样价值不菲。而谈起如何成为一名古籍爱好者,夏鹏回味良久,淡而一笑:“世界这么大,总有你钟爱的东西,一个人总会因为某种机缘巧合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但因为当时条件不允许,也没想着去藏书,等自己参加工作后经济上宽裕点,便开始慢慢收集这些古旧书籍”。 2011年,在一个旧书摊上,夏鹏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本藏品----民国36年5月出版的小学《历史课本》,虽然价格并不高,但由此,夏鹏走上了古籍收藏的道路。
古籍所获,授之以渔。
在夏鹏的诸多藏书中,民国老课本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专题收藏,作为一名3岁孩童的父亲,本着“藏以致用”的原则,夏鹏研读老课本的深度基本与儿子的成长是同步的,推崇素质教育的夏鹏认为,“民国期间出版发行的老课本,大都是当时的大师级人物亲自编写的,里面许多内容都涉及到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或许是我们现行教科书很少涉及的。“老课本,新阅读”。这也是最近几年社会上比较热的一个话题,每天读上几篇小课文,可以与现行的教材起到互相弥补的作用,有利于小孩子培养成健全的个性,以后成为一个更有涵养的人。 广结良友,心系家乡。 从最初的旧书摊淘书,到后来从专门的网站购书,发展到如今日益庞大的古籍书友圈。夏鹏的藏品也不再仅仅是普通的老课本、画谱了,他开始有意识地收藏一些与家乡广济有关的史料、刊物。夏鹏称,他本来就喜欢历史,而收藏本土的史料书籍,能让他更全面地了解家乡。他表示,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他愿意免费提供自己的藏书,供有需要的人研究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