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乐际部长在第五届中新领导力论坛上强调,把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之中。自古“民者,万世之本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我们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又是我们的力量之源、生存之本。在实践过程当中,“取之于民”也应“用之于民”,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则是我们党必须正确认识的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重要性,要求全党同志都应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为实现人民的幸福,实现“中国梦”。可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人民幸福”并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不是锃光瓦亮的皮鞋踏着红毯慰问,也不是西装革履挥舞崭新的铁锹,更不是浩浩荡荡仿似车展的走马观花……因而,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路线实则已无需赘述,更重要的是应该怎样将群众路线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之中。 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四风”问题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标准,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体要求,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面子主义、腐败主义,要从根本上转变拖拉、怠慢等工作作风,提高思想认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学会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彻底扫除“四风”,只有身正了,心入了,群众才会满意、百姓才会放心,中国梦的实现才会“如沐春风”。 恪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癞,到群众中去”的为民路线。深入群众不仅需要从思想上提高意识,更应该落实到一步一步地行动当中,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就业、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中落实行动,完善基层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民生水平才是重中之重。落实到基层行动中,更应因地制宜,因势发展,走适合当地生产发展的道路,在带来物质发展的同时,也应该要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乡土文化产业,增强基层文化的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 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每一项政策法规从出台,到落实之间,总有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完善监督机制,将制度落实到实处,监督党员行为规范的同时也应监督党员的思想动态,将违法的苗头尽力扼杀在襁褓之中,降低负面的社会影响力。建立反馈机制,广开言路,人人监督,人人反馈,线上线下,做好上访接纳工作。实时监督反馈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树立新风,将群众路线深入民众,落到实处。 从严肃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到深化改革为民谋利,完善监督反馈机制,落到实处,一以贯之,这不仅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中国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人民幸福的固本行为,中国梦想的实现定然前景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