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5-4-23 20:12 编辑
我看荆州、荆门高铁之争 为老不尊者 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称:将建设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的沿江高铁(亦称350沪汉蓉高铁、沪汉蓉二线、沪汉蓉沿江高铁)。湖北省又将拥有一条横贯东西的钢铁大动脉。它所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非一般语言能形容。 地处洞庭湖北岸的荆州市与荆门市,堪称直接受益者,这里的数百万人民,左手抱稻谷,右手揽白云的梦想离现实将不再遥远。其行进路线是走荆州,还是走荆门,还是拥揽两城微笑而过?均不得而知。走荆州而不走荆门,走荆门而不走荆州,或从中翩然而去,均会为留有遗憾的对方徒然增加修建配套设施的巨额投入。 作为拥有楚国建都400多年历史,其馆藏文物与地下宝藏如此丰富,有的省份也难以望其项背,足以让世界侧目的荆州,底气似乎更足地表示,高铁从荆州走是理所当然。我的同乡、经济学家王运斌先生说,荆州坐拥令人目不暇接的历史,却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没有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以前的活力28、鸳鸯床单、热水瓶厂、毛巾厂等,昔日辉煌已销声匿迹,乏善可陈的是松滋白云边酒,无论是产值还是利润,在县(市)域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百姓在斟满酒杯的同时,产生“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的无穷遐想。高铁若选择走荆州,他们是否会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实现弯道超越?还真不好说。 自从有大荆州,就有大荆门。荆门市本是荆州一儿子,多年姑娘变大嫂,1983年升为地级市而与之比肩,从此开始分道扬镳的发展之路。荆门依托中央、省属企业优势,终于后来居上。有的指标还排在荆州前面,甚至直逼副省域中心城市襄阳市与宜昌市。她能有今天,除了上述原因,还有其交通优势,不想再重复。据称数十年前,40万吨乙炔催化裂解工程选址掇刀,连牌子也树起来了,不知何故又移师武汉。某航空工业部搞的水上飞机,好看又好玩,为何没有形成规模与影响。如今荆门变得沉寂了,未富先老的根本原因,她是鄂省唯一不通动车的城市。虽未老却步履蹒跚已在情理之中。敢问路在何方?资源不是问题,资金也不是问题,人才更不是问题。日本是世界上资源最稀缺国家之一,战后资金又能充裕到哪里去?人才无国度早已成为共识。因此,本人认为争来争去,无论花落谁家,荆门首先要把梧桐树栽好,未必还担心没凤凰来? 1964年,毛爷爷说:“没有钱,把我的工资、稿费拿出来,没有路,骑毛驴去,一定要把成昆铁路打通。”那是怎样的决心与气度!后来无数事实证明,撇开战略意义不谈,成昆铁路在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恐怕毋须我絮叨。如今修建高铁,资金不用地方政府操心,今天的经济实力远非昔日中国可比。两市政府决心可谓大矣。彼此为了让高铁从自己城边穿过,譬如荆州市发起万人签名活动,这让我想起当年申办北京奥运会,很让人激动一番。躁动过后,觉得仅有民众狂热是不够的,最多只能称为绑架或者强奸民意。高层不能为两地热情偏向任何一方,而弃便捷走向于不顾,也不能因为某位领导是哪一市而争论不休,耽误时间自然于事无补。最有发言权的,除了“肉食者”之外,要悉心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以简单粗蛮方式取代科学决策工程伙矣,GDP数据好填又好看,但浪费了纳税人钱财,还“培养”了一批前腐后继贪官,仅留下千古骂名,实在得不偿失。 地方政府和百姓,无论哪一方,都希望高铁从自己镇上和村子穿过,哪怕绕很远的路到市里搭车。背起行囊走世界,到得任何一地方,都会骄傲地告诉他:“我的家乡有高铁,我就是坐它出来的。”家乡与世界更近,世界与家乡更熟。既然高铁为你提供了安全舒适的交通,就不仅仅不让耕牛钻进安全网那么简单,尽管保护路权与爱护眼睛一样重要。我要说的是,希望修建伊始,切记顾全大局,服从整体利益,适当作出牺牲,襄荆高速公路修建之初,经济补偿款早到位,却被某镇一把手拿去赌博输掉,农民派出代表上访,酿成群死群伤事故,社会影响极为恶劣。所以全市上下,高铁从你家乡经过,从始至终,就要把它当作自己的事来做,你就是一个高素质市民,须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 记得歌唱家韩红倾情演绎的《天路》吗?那是盛赞修到家乡的幸福路——青藏铁路。假若高铁修到了您家乡,假若高铁与您失之交臂,都不见得是坏事。因了对方经济腾飞,您也是直接与间接受益者,因为你我他的家都在江汉平原! |